12月11日,中國政府網刊發《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通知》。本報記者請農業部有關負責人就《通知》出台的意義和重點內容進行了解讀。
當前,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形勢總體平穩、逐步向好。2012年,全國蔬菜、畜禽、水產品例行監測合格率分別達到97.9%、99.7%和96.9%。但是,我國農產品生產小、散、亂的狀況沒有得到根本轉變,形形色色的農產品質量問題時有發生,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深層次矛盾尚未根本解決,消費者對此還不滿意。農業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通知》的出台正是基於以上背景,力求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制。
今年3月,《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明確了食品安全監管主要由農業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兩部門負責。隨后,國務院印發文件,對地方食品安全監管的職能劃轉、機構改革、能力建設、責任落實等提出了統一要求。
這位負責人表示,農產品是食品的源頭,由於經營主體數量龐大、分散,生產環節多、鏈條長,監管難度很大,而相應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相對薄弱。此次印發《通知》,就是要在地方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改革過程中同步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責任,建立部門間無縫銜接工作機制,從源頭上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
長期以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基礎相對薄弱,越往基層力量越弱。新的職能調整后,現有監管能力與監管任務不適應的問題更突出。《通知》對加強基層監管能力建設提出明確而又具體的要求,為切實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指明了方向。今后要加強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執法納入農業綜合執法范圍,確保監管工作落到實處。
《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統一領導、協調本行政區域內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為此,《通知》強調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對本地區農產品質量安全負總責,要求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納入縣、鄉級人民政府績效考核范圍,明確考核評價、督查督辦等措施。
我國農產品品種多、種類豐富,農產品從農田到餐桌,要經過多個環節,供應鏈條長,運用技術復雜,加之農產品品質和規格不易統一,造成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難度大,必須找准關鍵節點,採取針對性監管措施,形成全程監管鏈條。該負責人分析說,《通知》從進一步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制度機制出發,按照農產品生產經營鏈條,從產地環境管理、農業投入品監管、生產過程管控、包裝標識、准入准出等方面作出明確規定。這些制度的建立,必將促進農產品質量安全實現“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監管,使我國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躍上新的台階。
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關鍵要從生產抓起。多年來,農業部門堅持把農業標准化作為一項帶有方向性的工作予以推動。制定發布農業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7600多項,農獸藥殘留限量標准2200多項,地方標准和技術規范18000多項,基本覆蓋農產品生產全過程。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技術推廣力度,將安全控制措施轉化為廣大農民的自覺行動。近年來,我國強化園藝作物標准園、畜禽養殖標准化示范場、水產標准化健康養殖示范場和農業標准化示范縣建設。這些“治本之策”的實施,對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將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此外,《通知》還要求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檢測、執法等工作經費納入各級財政預算,切實加大投入力度,加強工作力量,盡快配齊必要設施設備。(喬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