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近日確認,招生就業處原處長蔡榮生因涉嫌違法違紀接受調查。有媒體早前披露,該處長利用自主招生、提前錄取等高招自主權大做手腳、大斂錢財,性質之惡劣令人震驚。高招問題特別是高校自主招生等問題,成為輿論熱議話題。
眾所周知,高招制度不斷改革,自主權逐漸下放,初衷是為了讓更多人才脫穎而出,讓知識和能力的選拔更全面。然而,這樣的好政策、好措施在執行的過程中卻暴露出不少問題。一些地方、一些人用手中權力做起了生意,將多元人才選拔方式鑽營成了關系暗道,讓人扼腕更令人警醒。高招腐敗,損害的不僅是學校的招牌,更危及教育公平乃至社會公平。揪出這些“碩鼠”,維護高招制度權威,應該引起足夠重視。
高招制度的核心是要體現公平公正,不管怎麼改、改什麼,這一點都不能偏離。中國人歷來重視教育,人們對經由選拔考試等方式改變命運的期望值很高,對公平與否非常敏感。招生考試制度的每一項變動,都會觸及萬千學子的神經,關乎家庭幸福和社會穩定。更何況,當前我國高等教育優質資源相對緊缺,分布又不太均衡。在現行高考分數這道“硬杠杠”之外,高校手握的自主指標儼然就是香餑餑,權力和金錢虎視眈眈,缺乏自律、利欲熏心的人蠢蠢欲動,必須想方設法架起籠子圈住權力,讓社會和公眾放心。
從目前情況來看,維護高招公平公正,最重要的是要讓制度更透明,更易被監督。高校擁有了更多自主權,個別人手中有了更多可支配的資源,如果藏於暗箱很容易出問題。自主招生也好,補錄破格也罷,關鍵信息必須公開。錄取標准到底如何、指標多少,何時發布何時截止,錄取人資質,等等,要讓公眾看得到、看得明白,去接受社會的監督。隻有這樣,給權力勒上制度的缰繩,“自主權”才不會膨脹為大特權任意肆虐﹔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才能最大限度剔除有害微生物,防止自由裁度空間變成藏污納垢之所。
公平公正不會自然而來。出台任何一項新政策都要有一套規矩,都有必要充分評估風險,注重改革整體性。從對改革方向和目標的把握,到執行標准、運作方式的規范,再到監督糾錯機制的完善,既不能單兵突進、助跑搶跑,也不能挂一漏萬、拖延遲滯。十八屆三中全會釋放出更多權力下放的信號,要求解決一考定終身的弊端,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毫無疑問,接下來怎麼具體落實非常關鍵,必須要有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措施,放管並重、協同推進,去形成合力、堵住漏洞。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石。全面深化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讓人們更多更公平共享發展成果,教育公平公正也是題中應有之義。掃除一切弊病污垢,讓象牙塔回歸學術研究的淨土,不能再有絲毫遲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