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目前採用 “新人新辦法”,實行“社會基本養老保險與職業年金相結合”的養老保險制度。按照規定,深圳新進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在職期間,與企業職工一樣,按照一定標准繳納養老保險。目前,購買養老保險的標准為每月工資的21%,其中單位繳13%,個人繳8%。(12月3日《人民日報》)
坦白講,深圳所謂的告別“財政養老”很像一個噱頭。所謂的“新人新辦法”意味著,告別財政養老的,僅僅是新入職的公職人員。這和絕大部分公職人員沒有多大關系,也就是說,至少要過三十多年,我們才能在深圳找到真正從社保基金中拿養老金的退休人員。在“新人新辦法”的背后,仍然是“老人老辦法”對於既得利益群體的特殊照顧。
但是,筆者以為,萬事開頭難,深圳開了這樣一個好頭,我們不妨給深圳一些鼓勵的掌聲。如果全國其他地方政府都能和深圳一樣,從今天開始、從現在開始著力於打破“財政養老”的體制,之於社會公平,也具有很大的意義。
長期以來,“財政養老”和我國養老體制的“雙軌制”飽受社會詬病。所謂“雙軌制”是指,國家公職人員不繳養老保險,卻享受財政撥款的養老方法﹔而企業人員卻按相應的規定率先被推向了“摸石頭過河”的群體,在養老金的數額方面,也是少於享受“財政養老”的人員。這是一種社會不公,這意味著,當企業人員拿著自己繳納的養老保險金為自己養老時,廣大納稅人卻在為無數公職人員的養老買單。隻想問一句,憑什麼?
再回到深圳這裡。客觀來講,深圳是打破養老“雙軌制”阻力最小的地方。深圳是由上世紀90年代發展起來的經濟特區,發展歷史不過20余年,因此,在養老方面,深圳老年人口是較少的,既深圳進入老年社會的速度是最慢的,因此,財政負擔以及現實阻力也是在全國最小的。因此,為新入職人員多繳8%的養老金,對深圳的財力而言,不是問題。
客觀的歸客觀,主觀的歸主觀——有時候,敢不敢為天下先,是態度問題,而不是財政問題。就像許多貧困的地方政府率先在本地推行了15年的免費教育,而一些所謂的百強縣卻從不吱聲一樣,財政從來都不是問題,關鍵是政府官員有沒有那顆為民生服務的心。尤其是對於“新人新辦法”這樣一條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減少阻力的改革路徑而言,所有的地方政府沒有任何理由拒絕實行。
“羊毛出在羊身上”。而深圳市政府也答應廣大公職人員“待遇不降”是改革前提,這意味著公共財政將會撥付更多的錢用於解決公職人員的養老問題,但是,眼下的問題是,“財政養老”,是現代政治文明的一個毒瘤。打破我國養老體制“雙軌制”是一件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大事,是有劃時代意義的,對於全國和各地方政府打破養老體制“財政供養”的改革而言,既具有試點意義,又具有表率作用。從長遠來看,破除“財政養老”有利於降低納稅人的負擔。
而且,告別“財政養老”,之於剔除特權,也是有極大的意義。如果公職人員和企業人員一視同仁,那所謂的身份和特權優勢,也將不再存在。公務員熱,或許就會慢慢降溫。(王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