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李鴻忠: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

2013年12月02日10:32   來源:《求是》

原標題: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

  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必須進一步深化對非公有制經濟地位和作用的認識,完善方針政策,強化具體措施。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再次強調,“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圍繞這一要求,《決定》進一步深化和發展了對非公有制經濟地位和作用的認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指導方針、具體任務和推進舉措。

  一、對非公有制經濟地位和作用的新認識

  《決定》提出,“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非公有制經濟在支撐增長、促進創新、擴大就業、增加稅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這是對非公有制經濟地位和作用的新認識,為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一)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是對非公有制經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地位的再次強調。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對非公有制經濟的定位經歷了一個發展的過程。黨的十二大和十三大分別確認了個體經濟、私營經濟是“公有制經濟必要的和有益的補充”。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所有制結構上,強調“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經濟為主體,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為補充,多種經濟成分長期共同發展”。黨的十五大把“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確立為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第一次明確提出“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六大提出,“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黨的十七大強調要把“兩個毫不動搖”作為長期堅持的方針,提出“平等保護物權,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新格局”。黨的十八大進一步提出:“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保証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從“有益補充”,到“共同發展”,再到“重要組成部分”,表明了我們黨對非公有制經濟地位認識的不斷深化。《決定》提出“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再次重申了非公有制經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地位,而且第一次將非公有制經濟與公有制經濟置於同等重要的地位,表明我們黨對非公有制經濟的認識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二)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

  這是對非公有制經濟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重要作用的充分肯定。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方針政策指引下,非公有制經濟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在支撐增長、促進創新、擴大就業、增加稅收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非公有制經濟是支撐增長的重要力量。無論在經濟發展的順周期還是逆周期,非公有制經濟在數量、規模上都保持了較快增長,極大地豐富了市場經濟主體,活躍了各類商品市場和要素市場,促進了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截至2012年,我國私營企業超過1060萬戶,注冊資金近30萬億元﹔個體工商戶已逾4000萬戶,注冊資金近2萬億元﹔非公有制經濟對GDP的貢獻率已超過60%。非公有制經濟是促進創新的重要載體。非公企業具有體制靈活、經營高效的特點,在科技創新上,動力更強、反應更快、效益更好,已經成為技術改造、產品創新、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基地。據統計,我國65%左右的發明專利、70%左右的技術創新和80%以上的新產品,都是由非公有制經濟創造的。非公有制經濟是擴大就業的重要渠道。改革開放30多年來,非公有制經濟以其巨大的就業包容量對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了歷史性的重大貢獻,特別是在解決城鎮無業人員、農村剩余勞動力、高校畢業生、國企改制分流人員等群體就業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非公有制經濟吸納了80%的城鎮就業人員和90%的新增就業人員,為1.8億以上的從業人員提供了主要的工資性收入,帶動3.6億以上的家庭人口解決了生計問題﹔通過資本、技術、管理等要素參與分配的機制,還增加了財產性收入,帶動更多人口過上小康生活。非公有制經濟是增加稅收的重要來源。近年來,我國財政收入連年大幅增長,國家財政實力顯著增強,這對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拉動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促進各項社會事業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國家財政增收中,來自非公有制經濟創造的稅收已達69%左右。

  二、非公有制經濟指導方針的新發展

  當前,非公有制經濟已經處在新的發展起點上,需要大力支持。《決定》圍繞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方針政策,體現了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方針的一貫性、連續性和創新性,具有深刻的理論內涵與實踐意義。

  (一)重申“兩個毫不動搖”,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

  《決定》提出,要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表明了黨和政府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堅定決心,明確了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方向和重點。黨的十六大提出“兩個毫不動搖”,黨的十七大提出要把“兩個毫不動搖”作為長期堅持的方針,黨的十八大重申“兩個毫不動搖”。《決定》在“兩個毫不動搖”的基礎上,強調“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當前,我國經濟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適應國內外經濟形勢新變化,加快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必須著力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發展新活力,充分釋放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作為最具活力和創造力的經濟成分,非公有制經濟是有效破解經濟發展動力不足、活力不強的關鍵所在,也是推動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依托。

  (二)提出“三個平等”,創造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公平競爭環境

  《決定》首次提出“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這是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方針的重大突破,為非公有制經濟的健康發展鋪平了道路。平等競爭是市場經濟運行的基礎,也是市場經濟規律的客觀要求。長期以來,由於體制的原因,各種所有制經濟的競爭處於不平等狀態,非公有制企業受到一些歧視、約束和限制。這種局面不利於非公有制經濟和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必須盡快改變。《決定》強調權利平等,賦予非公有制經濟與公有制經濟平等的法律地位和發展權利,為非公有制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基礎和保障。《決定》強調機會平等,賦予非公有制經濟平等進入市場的機會,進一步拓寬了非公有制經濟准入領域。《決定》強調規則平等,賦予非公有制經濟參與競爭的平等市場環境和政策環境,在發展環境上與公有制經濟同等對待、一視同仁,進一步創造了非公有制經濟平等參與市場競爭的前提和條件。《決定》緊緊抓住影響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的三個要害問題,要求從根本上予以解決,充分體現了市場經濟的公平競爭原則。

  (三)強調“兩個不可侵犯”,構筑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財產權基礎

  《決定》強調公有制經濟財產權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經濟財產權同樣不可侵犯,明確提出“國家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和合法利益,保証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依法監管各種所有制經濟”。財產權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內容,是個體、私營企業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隻有完善財產權保護制度,保護它們的產權和合法權益,才能促使非公有制經濟真正走上持續發展之路。近年來,國家在保護非公有制企業的權益方面出台了很多措施,但與國有企業相比,非公有制企業仍處於弱勢地位。強調非公有制經濟財產權“不可侵犯”,提升了對非公有制企業產權和合法權益的保障力度,有利於改善非公有制企業的生存環境,增強非公有制企業創新創業的動力,完善非公有制經濟現代產權制度和現代企業制度。

  三、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的新任務

  《決定》圍繞推動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在完善發展政策、擴大發展空間、轉變發展方式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任務和舉措,必將極大推動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一)廢除對非公有制經濟各種形式的不合理規定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出台了一系列鼓勵和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特別是2010年5月出台的《國務院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規定:“清理和修改不利於民間投資發展的法規政策規定,切實保護民間投資的合法權益,培育和維護平等競爭的投資環境。”這些政策極大促進了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但實踐中仍然存在政策落實不力的問題,有些地方還存在一些阻礙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歧視性政策和不合理規定。比如,在企業設立與注冊方面,針對非公有制經濟的條件限制依然不少,過高的設立注冊條件、過多的前置審批事項、過嚴的資本募集方式,束縛了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在市場准入方面,在傳統國有經濟控制的行業和領域,非公有制經濟仍然面臨著各種直接或間接的政策性限制和阻礙﹔在稅費方面,還存在一些針對非公有制企業的不合理收費項目,與公有制企業相比,非公有制企業負擔仍然較重,等等。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從制度設計入手,加快完善我國現行制度中不利於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各項法規政策規定。《決定》提出實行統一的市場准入制度,在制定負面清單基礎上,各類市場主體可依法平等進入清單之外領域,實施“非禁即入”、“法無禁止皆可為”,將進一步掃清影響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制度障礙,極大拓展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空間。

  (二)消除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的各種隱性壁壘

  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環境顯著改善,各種阻礙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顯性規定正在逐步廢除,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諸多隱性壁壘,特別突出的是“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現象。比如在政府服務方面,對非公有制企業實行比較苛刻的審批,一些服務和政策,只是看得見,非公有制企業享受不了﹔在融資方面,非公有制企業的融資成本更高,融資規模受限,融資難度更大﹔在市場准入方面,雖然國家已經放開了部分壟斷部門和行業,但在實際操作中仍存在許多隱性障礙。《決定》提出“消除各種隱性壁壘”,將消除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障礙上升到了實際操作層面,有助於打破“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現象,必將極大煥發和增強非公有制經濟的生機與活力。

  (三)制定非公有制企業進入特許經營領域具體辦法

  當前我國特許經營領域主要集中在供水、供氣、供熱、垃圾污水處理及公共交通等直接關系社會民生和涉及公共資源配置的市政公用行業。2005年出台的《國務院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支持非公有資本積極參與城鎮供水、供氣、供熱、公共交通、污水垃圾處理等市政公用事業和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與運營。”2010年出台的《國務院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市政公用事業建設。支持民間資本進入城市供水、供氣、供熱、污水和垃圾處理、公共交通、城市園林綠化等領域。”2012年出台的《關於進一步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市政公用事業領域的實施意見》強調,要“進一步鼓勵引導民間資本參與市政公用事業建設”,但這些政策都缺乏可操作性強的具體辦法,實際進入特許經營領域的非公有制企業比較少。大部分行政特許經營領域的公益性與市場經營的營利目的存在矛盾,非公有制企業不願進入﹔一些地區的特許經營領域深陷壟斷弊端,機構臃腫、效率低下、成本高漲,非公有制企業不想進入﹔一些政府部門為了局部利益,存在濫用特許經營權的行為,非公有制企業不敢進入。“制定非公有制企業進入特許經營領域具體辦法”,增強特許經營領域透明度和規范度,提升非公有制企業進入特許經營領域的可操作性,將有效消除導致非公有制企業不願、不想、不敢進入特許經營領域的約束,拓展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領域。

  (四)鼓勵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有企業改革

  隨著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有企業改革的制度條件不斷完善,非公有制經濟已經成為推動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力量,不少非公有制企業通過並購、控股、參股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實現了低成本擴張。實踐証明,國有企業改革做得比較好的地方,也是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比較活躍的地方,非公有制經濟和公有制經濟的共贏發展,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創造了多元市場主體互相競爭、充滿活力的體制環境。《決定》提出“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革”,這表明,下一步將在2005年和2010年出台的兩個“非公36條”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對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有企業改革的鼓勵與支持。目前,大部分省市中小型國有企業改制任務已基本完成,下一階段的國有企業改革主要集中在一些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鼓勵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有企業改革,有利於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增強國有經濟的活力,推進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協調發展。

  (五)鼓勵發展非公有資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

  混合所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內容,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有制的有效實現形式。黨的十五大最早提出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黨的十六大又明確提出,“積極推行股份制,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大力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資本等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黨的十七大提出“以現代產權制度為基礎,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兩個“非公36條”都提出大力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資本等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決定》提出“鼓勵發展非公有資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允許更多國有經濟和其他所有制經濟發展成為混合所有制經濟”,賦予非公有制經濟控股權利,將進一步推動非公有制經濟與公有制經濟的深度融合和有機統一。

  (六)鼓勵有條件的私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我國的私營企業99%為中小企業、90%為家族式企業,企業制度還停留在傳統模式階段,主要表現在企業產權不明晰,法人治理結構不科學,管理制度不合理,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企業長遠發展,實現企業制度現代化迫在眉睫。《決定》提出“鼓勵有條件的私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將促進非公有制企業構建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科學化、規范化的現代企業組織制度和管理制度,進一步提升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能力和水平,實現非公有制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朱書緣、謝磊)
相關專題
· 《求是》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