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馬一德:以法治中國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

2013年12月02日10:35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系統部署,其中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是全面深化改革,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戰略部署,成為公報的一大亮點。法治中國將作為治國基本方略的依法治國思想進行了重大提升,釋放出強烈的改革信號,表明未來一切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改革舉措都必將以法治為准繩,一切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方針政策都必須在法治的軌道運行,一切與法治相違背的國家行為、社會團體行為和個人行為都必須在法治的框架內得以糾正。法治中國是制度之治,也是治國道路和治國理論。法治中國是對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的重大發展。

法治作為制度之治,是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所不斷堅持完善的一條基本治國道路和一套科學的治國理論。十八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要更加注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要求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以保証人民當家作主為根本,以增強黨和國家活力、調動人民積極性,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體學習時再次強調,要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不斷開創依法治國新局面。十八屆三中全會報告將推進法治中國建設與全面深化改革緊密相連,更加清晰的勾畫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奮斗願景,表現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

法治中國建設是立足於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是更具包容性和實踐性的法治國家理念和提法。法治中國建設有別於單純的法治建設,其是將中國獨特實際與法治建設進行有機的結合的法律之治,因而法治中國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要求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情況相結合,即一方面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走社會主義道路﹔另一方面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不照抄、照搬別國經驗、模式,走適合中國特點的道路,逐步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把中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法治中國建設也是要立足中國的國情。法治作為人類文明發展的產物是內嵌於各個文明主體,其隻有與各個國家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才能發揮其最大功效。法治中國的本質就是要銜接中國實際與法治建設,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覺性。同時,將法治的一般要求與中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並堅信法治中國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礎和支撐,表現出了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信。法治建設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相得益彰,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能夠實現法治,同時也能將法治與中國實際更好的結合﹔而法治中國的建設也會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更加寬廣。

法治中國是對改革開放以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指導思想的繼承和發展。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重要構成,是我國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智慧結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科學地回答了不同時期不同階段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面臨的矛盾和問題,是一個相互銜接、相互貫通的科學理論體系。當下中國矛盾和問題需要通過推進依法治國來解決。這就需要在中國國情的基礎上構建良法體系,樹立法律權威﹔建設法治政府,制約權力運行﹔強化司法獨立,增強司法公信﹔保護民眾權利,增進人民福祉。法治中國的提出是在全面深化改革情勢下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自覺要求。當前社會發展中違法亂紀,權力膨脹與腐敗,司法公信力喪失,民眾權利得不到保障等問題依然存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提出法治中國建設就是要根除這些社會頑疾並相信法治中國是解決社會矛盾和問題的良藥,將對全面深化改革起到保障和促進作用。法治中國使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是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新拓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形成一整套相互銜接、相互聯系的制度體系。法治中國建設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一脈相承的,體現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理論自覺。法治中國要求緊緊圍繞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這與以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以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構成的基本民主政治制度是相吻合的。同時法治中國也要求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建設,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這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制度,保障民主政治制度,監督和制約公權力並將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制度納入法律體系中進行調整,也是一致的。全面深化改革中提出法治中國建設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保障也是制度建設的具體舉措,並相信建設法治中國必能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成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同時能夠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加快建成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維護人民權益。法治中國建設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推向新局面和新高度,是制度建設的自覺,也是制度建設的自信。

總而言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法治中國的提出體現了十八大報告中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立足於中國國情,放眼於中國未來,拓寬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推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現了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覺和自信,將對凝聚改革共識,提高國家能力,全面推進深化改革以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起到重大戰略促進作用。

(作者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趙晶、趙娟)
相關專題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