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永遠的毛澤東——老撾曼卡村手記

2013年11月29日08:18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原標題:永遠的毛澤東——老撾曼卡村手記

曼卡村是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豐沙裡省磨袋縣勐約鄉的一個自然村,與中國雲南省勐臘縣尚勇鄉曼庄村山水相連,是老撾北部山區村寨中與我國邊境最近的村寨之一,離中老24號界碑的直線距離僅有幾百米。據該村“資莫”(頭人)弄嘎和“莫批”(祭師)弄甲介紹,村子建立至今隻有70多年,村民有的是從鄰近村寨遷來,有的是從中國勐臘縣勐臘鄉茅草山遷來。20世紀60年代中期,中國援建的4號公路(中國南克新口岸到老撾豐沙裡省公路,老撾編為4號)通車后,村民從原址遷到現住地。

  4號公路記載中老友誼

  中國與老撾歷史上一直友好相處。20世紀50年代,中國人民支持老撾人民反帝、反殖、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1961年4月25日,中老兩國建交。同年,雙方分別在老撾豐沙裡和中國昆明互設總領事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與老撾王國首相梭發那·富馬親王發表了聯合聲明。1962年1月,中老兩國在老撾康開簽訂了關於修建公路的協定。在中國援建的三條公路中,自中國南克新口岸到老撾豐沙裡省公路,是連接老撾南北省份的一條重要交通干線,曼卡村恰好在公路兩邊。

  據“資莫”弄嘎回憶:“當年住在村裡的中國筑路大軍,人人胸前都戴著毛澤東的像章,辦公地和住處都貼有毛澤東的畫像。他們穿著整齊,個個身強力壯。來村子的頭幾天,我們不敢接觸,后來我們一起筑路,我們搬不動的東西他們來搬,不會做的事情他們來做。時間長了,我們成了最親近的朋友。修建4號公路時,不像現在一樣有挖掘機、推土機、壓路機等現代化工具,連炸藥都非常少。筑路全靠挖、撬、填、壓,但工程質量要求非常高,做不好一點都要重新返工。4號公路通車至今近50年了,公路上長期跑大型重車,路面都沒有問題。村后山的公路比4號公路晚修30年,現在已坑坑窪窪,不要說過重型車,連小車都難過。毛澤東沒有派來筑路大軍之前,我們不知道毛澤東是你們的國家主席。筑路大軍來后,才了解毛澤東,他是對窮人最照顧的一個主席。如果沒有毛澤東,就不會有4號公路。”

  中國筑路大軍到達老撾后,與當地群眾建立了深厚友誼。他們在休息時間,與當地工人、農民一起唱歌跳舞,講中國共產黨領導窮苦人民謀幸福,男女一律平等。筑路大軍還講毛澤東的傳奇故事,教他們唱歌頌毛澤東的歌曲。至今,曼卡村裡六七十歲以上的老人,還念念不忘當年的事情,甚至會講毛澤東的故事,會唱革命歌曲《東方紅》,“資莫”弄嘎就能背誦幾段《毛澤東語錄》。

  偉大靈魂成就偉大事業

  今年78歲的“莫批”弄甲老人身體非常好,是這一帶阿卡人中威望最高、掌握本民族歷史文化最多的人。他不僅懂宗教祭禮,而且了解4號公路開挖的歷史,也是與筑路大軍接觸最多的人。他說,筑路大軍走后,當地阿卡人中流傳著這樣一段話:“中國毛主席的靈魂,像簸箕一樣大,槍要打他槍都不會響,人想跟他說話,話音都發不出來。他派來了筑路大軍,挖通了4號公路,讓公路沿線百姓的生活好了起來。”

  本村的阿者老人今年已81歲,他的父親是從中國勐臘縣遷徙來老撾曼卡村定居的。在村裡,他的漢語講得最好,他不僅參加過4號公路的測量和修建,而且做過當時筑路大軍的翻譯。他說:“過去這條公路未通前,這一帶各種鬼害都較多,有的地帶單一人不敢過路,怕被鬼害,如果被鬼害著,‘莫批’殺牛祭鬼也不會好,隻能等死。中國毛主席派筑路大軍把公路修通后,這一帶的鬼害也少了,人也很少得慣病了。”阿者老人所說的“鬼害”,其實是指被亞熱帶叢林中的恙虫叮咬,病症發作可致人命。中國筑路大軍進入后,給病人免費發放預防藥、看病、吃藥和打針,挽救了生命。從那時候起,曼卡村民就把毛澤東畫像挂在自家的牆壁上作為永久的紀念。這種現象,正如英國著名學者約翰·列文的感慨:“很多國家的人,在某種意義上把毛澤東作為他們的精神圖騰。”

  (作者系紅河學院國際哈尼/阿卡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朱書緣、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