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白景明:深化財稅改革 均衡利益分配

2013年11月27日14:01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深化財稅改革 均衡利益分配

新觀點

■ 卡住財政支出隨意性的脖子,真正做到稅收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使預算制度成為攔截腐敗行為、低效行為和錯位行為的堅硬高牆

當前推進的全面改革是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的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總體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財稅改革必須服務於這一目標的實現,要從多個角度支撐和助推總體改革。

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核心內容是通過深化行政管理改革和經濟體制改革最終建立高效、民主、法治的制度體系。深化財稅改革落腳在國家治理現代化,就是要通過預算管理改革,建立起法治、穩定、民主的預算制度,最終卡住財政支出隨意性的脖子,真正做到稅收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使預算制度成為攔截腐敗行為、低效行為和錯位行為的堅硬高牆。

預算績效管理是財政管理的組成部分。歷經十多年的探索,我國預算績效管理已從項目支出績效事后評價轉入項目支出事中和事后兩端評價再邁入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階段。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的提出和實施,是預算績效管理的革命性突破。推進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就是把預算管理改革帶入新階段的主導力量。具體分析,有如下三方面表現:

首先,促使預算編制進一步細化。項目預算編制要打破隻說明項目概況和資金需求的格局,從而也就真正做到了項目支出目標明確、政策意圖清晰、結果層次清晰、監督評價有據。其次,加快支出標准體系建設。財政支出標准化體系是財政支出管理的最有效手段。這種管理模式的操作必然要以支出標准為依據。再次,助推財政信息公開完善。覆蓋所有政府資金的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要求項目支出申報必須說明產出和社會效益,恰恰可以細化地回應社會公眾對財政支出結果的詰問。

財稅制度是決定市場統一性程度的基本制度。前期我國財稅改革成就的突出點就是有效維護了市場統一。通過稅制改革維護市場統一關鍵是加快推進營改增。“營改增”試點已進行了近兩年時間。試點期間一些試點企業出現了稅負上升情況。仔細分析原因,主要是改革還沒有到位。這表明改革開弓沒有回頭箭,而且一定程度上要加快推進,才能夠為其他的稅制改革創造條件。

營改增不是一個簡單的稅負變化問題,稅負變化只是一個表現形式,是一個結果,更重要的是宏觀價值,所以說推進營改增更多地要從宏觀角度考慮問題,怎麼樣為中國經濟的發展,為中國稅制的公平創造一個長效機制,這是問題的核心。從這個理念出發,繼續推進營改增應該堅持三個原則:

第一,助推產業結構調整。政府應該做的是運用各種政策手段推動產業結構轉換。第二,助推就業結構調整。現在進行的營改增與就業結構轉換是關聯在一起的,我們要通過這種政策手段來推動就業結構的轉換。第三,助推整體稅制改革。隻有加快推進營改增,才能夠為整個有增有減的稅制改革讓出空間。

通過財政體制改革維護市場統一,關鍵是運用好轉移支付手段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進而縮小全國各地的投資和消費水平的差距。中國要把發展放在第一位,而歷時三十多年的高速發展,造成階層不均衡。現在有必要調整利益分配格局,因而有必要通過制度創新和政策激勵來確保居民人均收入倍增。具體財政政策可包括如下幾點:

第一,通過再分配托高低收入群體收入。為此,要繼續加大對農民和農村的補助﹔要保持城鄉低保補助和企業退休職工基本養老金水平兩者與物價上漲率挂鉤政策的連續性﹔要適度提高對低收入家庭子女高等職業教育生活補助水平和普通高等教育助學貸款貼息水平﹔要繼續加大就業培訓投入、保持針對弱勢群體自我就業、創業的稅收優惠政策。

第二,擴大中等收入階層。為此,應加快推廣職工工資集體談判制,同時進一步優化証券投資稅制,簡並房產流轉環節稅費,真正激活房產流轉市場。此外,還應進一步減輕各種非稅負擔。

第三,穩定高收入階層政策預期。高收入階層的生產經營活動為社會帶來了就業和效率,調節收入分配絕不是要無端殺富,而只是要進一步規范稅收負擔。為此,應通過激勵創業的稅制改革來為高收入階層的事業發展創造條件,要用合理的政策來穩定高收入階層的預期,要創造公平輿論環境來保護他們的投資熱情。

(作者為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麗娜、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