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對發展機遇問題的有關分析,是以馬克思主義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最新運用為前提的,是從我國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戰略高度著眼的,因此,中國共產黨的機遇思想不僅有著深刻的哲學意蘊,而且對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著重大的現實指導意義。編者
機遇思想是對唯物史觀社會發展理論的一個重大發展
理論周刊: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要增強進取意識、機遇意識、責任意識。其中,機遇意識是我黨反復強調的。為什麼我黨如此重視機遇意識,它有哪些重要意義?
龐元正:中國共產黨在用機遇思想觀察和解決中國現代化發展問題的過程中,對機遇與發展、機遇與挑戰、歷史必然性與歷史偶然性、人的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性等辯証關系,有多方面的論述和深刻的揭示,所有這些思想對於我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都是具有指導意義的。
特別是,黨對於歷史機遇在我國當前社會發展中作用的精辟分析,為指導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提供了重要的世界觀方法論原則﹔黨在觀察國內外形勢的變化中對辯証法觀點的嫻熟運用及其特有的宏觀戰略目光,為我們抓住我國發展的歷史機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了銳利的方法論武器﹔從鄧小平到新的中央領導集體,關於抓住機遇必須加快發展、堅持改革開放、保持穩定的一系列理論和決策,則為我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實踐樹立了光輝的典范。
理論周刊:馬克思恩格斯在創立唯物史觀的過程中,是否注意到了機遇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有哪些具體論述?
龐元正:馬克思恩格斯在創立唯物史觀的過程中,十分重視對歷史發展中的必然性與偶然性的研究,認為作為偶然性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的機遇,在歷史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他們指出,“在歷史發展中,偶然性起著自己的作用”,“歷史事件似乎總的來說同樣是偶然性支配著的”,在表面上是偶然性起作用的,這種偶然性始終是受內部的隱蔽的必然性和規律性所支配的。但是,這樣一種歷史辯証法的思想,在其后來的發展中,卻被馬克思主義隊伍中的某些機械決定論者閹割了。
理論周刊:馬克思關於機遇的辯証認識,是如何被閹割的?為什麼會走向極端?
龐元正:蘇聯著名的理論家布哈林曾經提出:“在社會的歷史發展中嚴格來說是沒有任何偶然性的”。布哈林的這種機械決定論觀點長期以來流傳甚廣。在斯大林時期,布哈林雖然受到批判,但這種機械決定論的觀點卻一度被推向極端。
量子力學問世之后,蘇聯哲學界雖然正確地批駁了否定客觀必然性的非決定論觀點,但卻錯誤地開展了對相對論、量子力學、遺傳學、控制論等現代科學的批判,而恰恰是這些新的科學成果深刻地証實了必然性與偶然性的辯証法,証實了機遇在事物發展中的客觀存在和重要作用。這樣,蘇聯哲學在當時不僅沒有把機遇這樣一個體現當代科學精神的重要問題納入自己的研究視野之中,反而極為錯誤地把李森科這樣一位宣揚“偶然性是科學的敵人”的機械決定論者,視為自然科學中正確哲學的代表。
理論周刊:中國共產黨關於歷史機遇的思想是如何繼承和發展馬恩關於機遇問題的認識的?為什麼說這是對機械決定論影響的撥亂反正?
龐元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機遇思想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大貢獻,不僅在於它肯定了歷史發展中的必然性和規律性,從而給予了歷史領域中的非決定論思想以有力批駁﹔而且在於它肯定了機遇或偶然性在歷史發展中的客觀存在和重要作用,從而恢復了歷史辯証法關於機遇認識的本來面目。
這種新的機遇思想批駁了那種認為“偶然性在事物的發展中隻起加速或延續作用”的簡單化的說法。雖然社會主義經歷一個長過程的發展必然代替資本主義,“這是社會歷史發展不可逆轉的總趨勢”。但是,在一定階段上,一定范圍內,機遇或偶然性不僅可以加速或延緩事物的發展,而且可以改變事物的現存狀態和發展方向。這既是對機械決定論影響的撥亂反正,也是對唯物史觀關於歷史必然性與偶然性相互關系理論的重大發展。
抓住機遇,落后可以一躍而為先進﹔喪失機遇,先進也會轉化為落后
理論周刊:歷史上是否有能夠改變一個國家命運的機遇,抓住它就快速發展,喪失它就迅速沒落?
龐元正:在人類社會的發展中常常會出現一些重大的歷史機遇,這些歷史機遇往往會改變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命運。歷史的辯証法昭示我們,人類社會發展是不平衡的,先進與落后之間的轉化是經常發生的,其中一個關鍵性的因素在於能不能把握歷史發展中的機遇。抓住歷史機遇,落后可以一躍而為先進﹔喪失歷史機遇,先進也會轉化為落后。古今中外,這種事例絕非罕見。
理論周刊:近代中國曾錯失過許多次重大機遇,以致逐步淪落到任列強宰割的地步。我們為什麼會一次次錯失這些機遇?
龐元正:中國近現代由強盛到落伍的歷史充分說明了喪失歷史機遇的沉痛教訓。回顧中國歷史,15世紀以前,出現過漢唐盛世,中國的經濟技術在世界上一直處於領先地位,15世紀以后卻迅速落伍,以致淪落到任列強宰割的地步,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超穩態的封建專制制度導致長期的閉關鎖國政策,使中國一次又一次錯過了實現社會發展的重大機遇。
18世紀后期,以蒸汽機的發明和廣泛使用為標志的第一次產業革命,把人類從手工業時期帶到機器化大生產時代。科學技術的巨大進步、近代交通工具的發明應用以及世界市場的迅速擴大,使世界各國、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互相交往日益頻繁,為中國接受近代工業文明提供了良好的機遇。面對世界的這個變化,當時腐朽沒落的清王朝,仍然坐井觀天,以“天朝帝國”自居,對世界進步潮流閉目塞聽,對國外先進生產力茫然無知,頑固推行閉關鎖國政策,最終使中國喪失了向近代化轉型的最佳時機。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上發生了以電氣化為標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緊緊抓住這次歷史機遇,社會發展又躍上了一個新台階。而當時的中國隨著百日維新的失敗,難得的發展良機如同天空的流星轉瞬即逝,中華民族墜入更加深重的災難深淵。第一次世界大戰使西方列強忙於戰事,放鬆對中國的控制,國內外環境為中國再次提供了絕好的發展時機。但是,由於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在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勝利成果、復辟帝制的丑劇結束后,中國又陷入社會動蕩、軍閥混戰的境地。就這樣,中國一次又一次地錯過了現代化的重大機遇。
理論周刊:在現代化發展過程中,有哪些國家及時抓住機遇而快速發展?
龐元正:西方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國的興起充分展示了抓住機遇對於民族復興的重大作用。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來,以電子工業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迅速興起,這就為很多國家加速發展提供了歷史的契機。
西歐的一些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抓住了新科技革命的機遇,及時地實現了產業結構向高級化的調整,帶動了經濟的不斷發展,很快就成為資本主義世界與美國抗衡的新的一極。
我國的近鄰日本,二戰后作為戰敗國,經濟幾乎崩潰,但由於抓住了新科技革命的機遇,在不到30年的時間裡完成了由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資本密集型產業、再由資本密集型產業向知識技術密集型產業的轉變,一躍而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經濟強國。
被稱為亞洲“四小龍”的韓國、新加坡和我國的台灣、香港,上世紀60年代初還較為落后,既無資源優勢,又無內部市場吸引,但他們抓住西方發達國家進行產業調整的機會,把外國資本和先進的技術與本地區的優秀人力資源相結合,先是發展出口導向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然后在大量積累資本的基礎上又開始發展高科技產業,很快就佔領發達國家因產業結構調整而出現的市場空缺,經濟得以高速增長,從而創造了“70年代的經濟奇跡”,已經躋身於世界中上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行列。
機遇思想揭示了市場經濟規律的作用機制
理論周刊:為什麼人們常說“市場經濟中充滿了機遇”?市場經濟必然帶來機遇嗎?
龐元正:市場經濟不同於傳統的計劃經濟,它不是靠計劃指令運轉,而是靠市場規律的調節運行,而市場經濟的規律是或然性的規律、統計學規律,其中充滿著機遇。與動力學規律不同,統計學規律不是存在於單一事件不同狀態之間的必然聯系,而是大數目現象整體上表現出來的必然的、本質的聯系。在這種現象中,由大量要素所組成的系統,其運動變化存在著某種必然會實現的可能性﹔而該系統的諸要素,其運動變化則存在著以一定的概率而實現的非單一可能性。在統計學規律中,機遇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因為它足以影響到系統組成要素在不同可能性之間的選擇,並使系統整體失去了嚴格的單一必然性。當然,這種機遇決不會擺脫必然性,相反,恰恰是通過這種大量的偶然性表現出統計的必然性。
理論周刊:是否可以這麼認為,是市場經濟的規律決定了市場經濟必然給我們帶來大量的機遇?
龐元正:市場經濟的規律,如價值規律、價格規律、利潤規律,大多都是統計學規律。馬克思和恩格斯對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研究中就已經發現了這一點。他們認為,在經濟和社會領域中,就每一個別情況來看,偶然性是佔統治地位的。因此,在這些領域中,通過這些偶然性來為自己開辟道路並調節著這些偶然性的內部規律,隻有在對這些偶然性進行大量概括的基礎上才能看到。馬克思自己也在對資本主義經濟的研究中運用了統計學方法,揭示了市場經濟的一系列規律。對此,馬克思明確指出,合理的東西和自然的東西都只是作為盲目起作用的平均數而實現的。“規則隻能作為沒有規律性的盲目起作用的平均數規律來為自己開辟道路。”恩格斯在談到市場經濟中利潤率規律的本質時也指出,它“只是一種近似值,一種傾向,一種平均數”。雖然,馬克思和恩格斯都沒有明確提出統計規律的概念,但就其所論述的問題實質看,他們所說的這種“平均數規律”,也就是今天所說的統計學規律。
市場經濟是統計學規律發揮作用的場所,統計學規律又是以機遇的存在為前提的。這就是說,在市場經濟中人們必須與機遇打交道。人們常說,在市場經濟的競爭中,必須善於把握商機,講的就是這個道理。隻有善於發現和把握機遇,才能在市場經濟的汪洋大海和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並立於不敗之地﹔缺乏機遇意識,不善於發現和把握機遇,就難免要在市場經濟的大海中沉舟擱淺,在激烈的競爭中陷入被淘汰的境地。
機遇思想揭示了實現社會經濟非常規發展的基本途徑
理論周刊:一些后進國家抓住重大歷史機遇趕超先進國家,是否就可以超越常規的社會發展方式?
龐元正:社會歷史的發展是不平衡的,先進與落后、興盛與衰微,處在不斷的轉化中。一個落后的國家要后來居上,由弱變強,步人后塵靠常規的發展方式是極難實現的。歷史上很多后進國家趕上和超過先進國家,靠的是抓住機遇實現非常規發展。
馬克思在研究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問題時,提出了一個著名的觀點,他寫道:“我得到了這樣一個結論:如果俄國繼續走它在1861年所開始走的道路,那它將會失去當時歷史所能提供給一個民族的最好的機會,而遭受資本主義制度所帶來的一切災難性的波折。”馬克思認為,人類社會形態的發展具有客觀的規律,按照常規方式就是循著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的發展方向依次演變。但這並不排斥一些民族、一些國家有特殊的、非常規的發展情況。他認為像俄國這樣的東方落后國家,如果利用歷史所能提供給一個民族的最好的“機遇”,就能跨越資本主義的卡夫丁峽谷,直接進入社會主義。這實質上是提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能抓住歷史給予它的機遇,就能夠實現非常規的發展。
理論周刊:這是否意味著,我國要實現十八大提出的兩個“百年”目標,也必須抓住機遇走非常規的發展道路?
龐元正:社會經濟制度存在著抓住機遇實現非常規發展的問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也存在著抓住機遇實現非常規發展的可能性。在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德國超過英國,美國超過歐洲,日本戰后在經濟上的崛起,亞洲“四小龍”成為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都是抓住機遇實現非常規發展的事例。
中國要實現十八大提出的兩個“百年”目標,靠常規的發展方式是不可能的,而必須抓住機遇走非常規的發展道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用創新的精神實現我國的跨越式發展,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而奮斗。
不及時抓住機遇,看到的機會也會丟掉
理論周刊:要想抓住歷史機遇,趕超先進國家,首先需要從哪裡著手?
龐元正:抓住機遇,必須善於發現和捕捉機遇。機遇是一種客觀存在,但又具有不確定性和非常駐性,它變幻不定,扑朔迷離。因此,隻有善於發現機遇,才能捉住機遇。但發現機遇,捕捉機遇也絕非易事。
理論周刊:就我國來說,該如何發現和捕捉發展機遇?
龐元正:首先,從國際形勢和我國周邊環境的重大變化中,發現和捕捉發展的機遇。機遇產生於事物的發展變化之中,產生於一事物與其他事物的相互作用之中。同樣道理,我國發展的機遇也存在於國際形勢和周邊環境的變化及其聯系之中。因此,發現和捕捉我國發展的機遇,不僅要具有用發展、聯系的觀點觀察問題的辯証頭腦,而且還必須具備透徹分析國際形勢的宏觀戰略眼光。
其次,從對人類歷史和社會進步最具影響的重大事件中,發現和捕捉發展的機遇。機遇的出現可以改變事物的現有狀態,因為機遇會給一事物的發展開辟新的道路,帶來新的質態。因此,發現和捕捉機遇必須到那些對事物的發展變化具有重大影響的事件中去尋找。同樣道理,把握中國發展的歷史機遇,必須到那些對人類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最具影響的事變中去尋找。
最后,全面地分析國際間的各種矛盾,善於從不利因素中看到有利因素,發現和捕捉發展的機遇。機遇產生於事物的發展變化和相互聯系之中。事物的發展變化相互聯系又是各種矛盾又統一又斗爭的結果。對於中國而言,國際間各種矛盾的發展演化,並不總是隻存在著有利的因素,有時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可能會同時並存,有時有利因素就潛存於不利因素之中。在這種情況下,特別需要以宏觀戰略的眼光看問題,全面分析矛盾的發展變化和可能存在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才能審時度勢發現我國發展所存在的機遇。
理論周刊:小平同志曾說過,“我就擔心喪失機會。不抓呀,看到的機會就丟掉了,時間一晃就過去了。”如何才能在改革開放中抓住我們已經發現的重大機遇?
龐元正:首先,抓住機遇,必須爭取時間,加快速度,促進經濟發展。隻有如此,才標志著我們真正把握和用好了機遇。當前,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趕超意識普遍增強,國際競爭十分激烈。能否跟上世界發展的潮流,大力推進信息革命,實現國民經濟和社會的信息化,這是中華民族和社會主義面臨的新挑戰,也是我們趕超世界發達國家的新機遇。
其次,抓住機遇,必須堅持和不斷推進改革開放。鄧小平認為,抓住機遇“根本的一條是改革開放不能丟,堅持改革開放才能抓住時機上台階。”我們黨把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這就為我國抓住歷史機遇,參加國家競爭,提供了體制上的保証。我們要以更加積極的姿態走向世界,完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發展開放經濟。我們還要總結對外開放實踐的經驗,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的水平,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利用和佔有更多的國際資源,增強我國的國際競爭力。
最后,抓住機遇,還必須保持國內局勢的全面穩定。鄧小平指出:“中國要擺脫貧困,實現四個現代化,最關鍵的問題是需要穩定。”“如果沒有一個穩定的環境,中國什麼事情也干不成。”顯然,要抓住機遇,促進發展,進行改革開放,必須在社會穩定的條件下進行。沒有社會穩定,國家混亂,人心動蕩,改革和發展就會無從談起,我國就會喪失歷史賦予的難得機遇。(主持人:張記合)
主題鏈接
黨代會報告關於機遇的論述
十四大報告:十三屆中央委員會全面分析了當前形勢,一致認為,現在國內條件具備,國際環境有利,既有挑戰,更有機遇,是我們加快發展的好時機。
十五大報告:能否抓住機遇,歷來是關系革命和建設興衰成敗的大問題。過去我們抓住了重要歷史機遇,也喪失過某些機遇。現在全黨一定要高度自覺,牢牢抓住世紀之交的歷史機遇,邁出新的步伐。
十六大報告:綜觀全局,二十一世紀頭二十年,對我國來說,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十七大報告:當今世界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當代中國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前所未有,機遇大於挑戰。全黨必須堅定不移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帶領人民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求真務實,銳意進取,繼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完成時代賦予的崇高使命。
十八大報告:綜觀國際國內大勢,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准確判斷重要戰略機遇期內涵和條件的變化,全面把握機遇,沉著應對挑戰,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確保到二○二○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