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阿不都熱扎克·鐵木爾:再談維吾爾族優秀傳統文化

2013年11月22日11:16   來源:新疆日報

原標題:再談維吾爾族優秀傳統文化

文化是發展的集中體現,是衡量社會發展文明程度,包括先進制度、先進理念和科學知識的重要標志。我們所說的維吾爾族優秀傳統文化,也是一種與時代發展同步,與先進文化合拍的文化。

人類文明的發展史証明,推動人類社會發展最主要的因素是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維吾爾族是由游牧民族演變過來的,是比較早地實現定居,並逐漸接受農業和城市文明的一個民族,他們善於經營農業、手工業和商業。在漫長的社會發展過程中,維吾爾族先民逐步適應和掌握新疆干旱半干旱的地理環境和綠洲生態系統內物質交流與能量轉換的運動規律,經過一代又一代不懈的努力,創造了坎兒井等水利工程。維吾爾族和居住在天山南北的其他民族一道,尋找和創立了南耕北牧的生產方式。與此相應,培育了南疆種植小麥,阿克蘇種植大米,吐鄯托地區種植高粱、長絨棉等農作物的種植結構。在林果業方面,培育了在吐魯番種植葡萄,哈密種植甜瓜,庫爾勒種植香梨,喀什種植石榴、無花果,和田種植薄皮核桃等特色林果業的種植結構。畜牧業方面,主要培育了麥蓋提羊、庫車喀拉闊力羊、和田小尾羊等優質畜種。維吾爾族群眾擅長經商,比如阿圖什、喀什、墨玉的手工業的發展聞名於世,和田的絲織業和織毯業自古以來興盛不衰。維吾爾族的建筑別具特色,比如喀什艾提尕爾清真寺以及高台民居、騎士宴會廳、凱色爾宴會廳、阿圖什什塔其清真寺、烏魯木齊南門人民劇場、吐魯番的蘇公塔等建筑集中體現了維吾爾族建筑藝術的特點,這些也為現代產業體系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是維吾爾族物質文明發展的優秀成果,也屬於優秀的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維吾爾族優秀的傳統文化,當然也包括科學的發展。維吾爾族熱愛科學、崇尚科學、反對迷信、愚昧無知以及邪教,這是維吾爾族精神文明的主流。維吾爾族先民在自己的社會發展過程中,始終追求進步、尊重科學、積極地學習科學文化,創造了諸多科學成果,比如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科學名著——《福樂智慧》和《突厥語大辭典》。維吾爾族熱愛文化藝術,他們從日常的生產和生活過程中,不斷地積累、總結、提煉和培育,創作了十二木卡姆和麥西來甫等大型藝術劇,以此來弘揚真善美、團結、和諧、友愛的主題,反對和抵制落后的、不文明的,與社會潮流相悖的文化內容,豐富發展了主流文化,支撐了整個社會的向前發展。這個時代造就了像麻赫默德·喀什噶裡、優素甫·哈斯·哈吉甫、魯明善、廉希憲、貫雲石、阿曼尼莎汗等科學家和藝術大師。近代以后又涌現出了像翦伯贊、阿布都卡迪爾大毛拉、阿布都哈力克·維古爾、·木塔力甫等黎文化名人和進步人士。新中國成立以后,在黨的親切關懷和培養下,又產生了像維古爾·賽熱、依不拉音·木提依、阿不都熱依木·吾提庫爾、 ·艾買提等一批專家學者。哈孜同時,涌現出了像司馬義·買買提、達吾提·阿西木、艾尼帕·阿力馬洪、阿裡木江·哈力克等戰斗英雄和“感動中國”的先進人物,對此,維吾爾族人民感到自豪和光榮。這些科學家、專家和優秀人物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始終站在時代發展的前列和社會發展的前沿。在他們的引領和影響下,維吾爾族人民努力做到與時俱進,與時代同步,適應了現代生活方式,進入了現代文明社會。

在漫長的社會生活和歷史發展過程中,維吾爾族造就了多姿多彩、輝煌燦爛、別具特色的傳統文化,為豐富和發展中華主流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無論在物質文化還是精神文化方面,不斷地吸收、積累、總結、提煉自己的民族文化,始終做到與主流文化相適應,與時代同步,創作了許多光輝燦爛的文化瑰寶。當然,應該看到,在我們的社會生活當中,在我們的民族文化當中,也存在著一些與主流文化不相適應,與現代文化以及時代潮流相悖的,或者落后的、愚昧的、保守的,甚至很不健康的文化內容。比如現在在基層,有些地方宣揚現代服飾、現代交通工具都是阿拉木(非清真)﹔有些地方干脆禁止買煙酒﹔有些地方提倡婚禮在清真寺舉行,諸如此類。這些與伊斯蘭教的教義毫無關系,完全是無稽之談。對此,我們應該堅決抵制。我們生活在現代社會,我們應該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積極主動地融入現代生活方式。如此,我們才能和其他兄弟民族和諧共處、共同發展。

回顧過去的輝煌,我們感到無比的自豪,展望未來發展,我們充滿了信心和希望。我們一定要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大力發展現代文化,堅持以現代文化為引領,批判和抵制落后、保守的文化成分,努力把民族文化的發展與時代進步、與主流文化統一起來。在這個過程中,維吾爾族的專家學者承擔著以先進的文化教育並引領群眾的重要任務。我們要增強大局意識、政治意識和責任意識,不信謠不傳謠,堅決防止極少數不法分子混水摸魚,妄圖達到其破壞穩定、制造分裂的目的。我們要始終堅持一體多元、包容多樣、和諧進步的價值取向,順應社會發展的潮流,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唱響增強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熱愛新疆的主旋律,提倡文化的共性,促進文化間的相互融合,為建設和諧、穩定、美麗、繁榮的新疆作出應有貢獻。(作者系新疆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研究員)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王金雪、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