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裴廣江 王 迪
2013年11月22日08:0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問:怎樣改善我國和平發展的戰略環境?
答:重在推動與各大國關系的協調發展,大國是影響世界和平的決定性力量。大國關系好不好,直接關系到我們的和平發展之路能否走得通。黨的十八大以來,新一屆黨中央外交開局的一條重要主線,就是積極穩固和拓展大國關系。
中美關系的走向為世人所矚目。中國是上升勢頭最快的新興市場國家,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很多人擔心的就是中美這兩個國家是否會相互沖突。今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應邀與奧巴馬總統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安納伯格庄園舉行會晤。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美應構建新型大國關系,並歸納了新型大國關系的三條內涵:一是不沖突不對抗,二是相互尊重,三是合作共贏,得到了奧巴馬總統積極響應。這次歷史性會晤明確了中美關系的走向,向世界發出了積極的信號。當然,中美構建新型大國關系是一個需要中美雙方,包括社會各界共同探討和實踐的系統工程,也是一個需要雙方保持政治定力,持之以恆、不懈推進的長期事業。
俄羅斯是我國周邊最大鄰國,也是世界大國,中俄兩國都處在民族復興的關鍵階段,擁有廣泛的共同利益。中俄關系發展得好,我們在和平發展道路上就有了一個強有力的戰略協作伙伴。習近平總書記上任后首訪首站就選擇俄羅斯,充分體現了中俄關系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習近平總書記與普京總統一見如故,坦誠相待,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歐洲是世界上的重要一極,同我國經濟互補性很強,充分挖掘中歐合作潛力,有利於我們的和平發展事業。
印度是重要新興大國,保持中印關系和諧,不僅關系到我國的和平發展,也攸關新興力量的團結。
經過我們主動工作,中國與主要大國的關系都實現了平穩過渡,並且取得了新進展。今后,我們要繼續緊緊抓住大國關系這個關鍵,加強高層交往,深化戰略對話,拓展務實合作,深化利益融合,繼續改善我國和平發展的戰略環境。
問:如何打造我國和平發展的地緣依托?
答:重在鞏固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中國是世界上周邊環境最復雜的大國。周邊是我國安身立命之所、發展繁榮之基。從一定意義上講,我國和平發展進程始自周邊,也要依托周邊。
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周邊外交工作,前不久專門召開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明確了新形勢下周邊外交的指導思想和大政方針,特別是提出了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這“四字箴言”是新形勢下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一份生動宣言,是對多年來中國周邊外交實踐的一個精辟概括,也反映了我國新一屆領導人外交理念的創新發展。
親是指要鞏固地緣相近、人緣相親的友好情誼。中國與東亞國家同受儒家思想的深厚熏陶,與南亞國家共享佛教文化的寶貴遺產,與中亞國家擁有絲綢之路的歷史紐帶。可以說,在數千年漫長的歲月中,中華民族與周邊各民族人民在人文方面形成了千絲萬縷的聯系和天然的親近感。文化上如此,政治上亦然。多年來,我們與周邊國家一直保持著密切交往,像“走親戚”一樣常來常往。
誠是指堅持以誠待人、以信取人的相處之道。中華民族向來講情重義,誠信待人。我們與周邊國家關系中的許多感人事跡和動人佳話就是我們用真誠換來的。對與周邊國家存在的一些爭端,我們也是本著誠心誠意的態度,與有關國家平等協商,爭取妥善處理。
惠是指履行惠及周邊、互利共贏的合作理念。10年前,中國作為域外大國,率先與東盟啟動雙邊自貿區商談,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自貿區,而且在不少條款上照顧了東盟國家的關切。不久前,我國領導人又向東盟提出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理念和“2+7合作框架”,包括打造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再次向東盟國家展示了施惠的誠意。
容是指展示開放包容、求同存異的大國胸懷。中國一向支持東盟在地區合作中發揮主導作用,歡迎域外國家參與到東亞地區的合作機制中來並發揮建設性作用,推動10+1、10+3、東亞峰會等各機制相互補充和促進。我們積極回應各國對亞太地區安全問題的關切,推進地區防務安全領域的交流,謀求與周邊國家的共同安全與合作安全。我們搞大國外交,就要培養我們的大國心態、樹立我們的大國情懷、體現我們的大國氣度,特別是對待中小國家和鄰國更應如此。
同時,我們要堅決維護周邊地區的和平穩定。在朝鮮半島問題上,我們要堅持推進半島無核化進程,堅持通過對話解決問題,堅持維護半島和平與穩定。中方決不允許在我們自己家門口生亂生事,決不接受中國的發展進程再度受到干擾和打斷。
中日關系的穩定發展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當前中日關系的困難局面是日方引發和造成的,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日方應正視現實,謹言慎行,不要再做有損中國主權權益的事情。日本軍國主義當年發動的侵略戰爭給亞洲國家帶來了深重災難。隻有以史為鑒,才能開辟未來,隻有堅持和平走向,才能得到鄰國信任。日本方面應該懂得這一基本的道理,應該尊重人類良知和公理的底線。
問:如何夯實我國外交工作的牢固基礎?
答:重在深化與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在國際交往尤其是與發展中國家打交道時,如何處理義和利的關系,是觀察中國和平發展道路的一個重要視角。習近平總書記總結我國歷史經驗和新中國外交傳統,明確提出要堅持正確義利觀,強調我們要促進發展中國家共同發展,對貧窮的國家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有時甚至要重義輕利、舍利取義,絕不能惟利是圖、斤斤計較。
廣大發展中國家是我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同路人。我們要積極踐行正確義利觀,增加對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的援助,深入挖掘與發展中國家開展互利合作的新機遇,探索合作的新方式,切實幫助他們實現自主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問:怎樣提供我國和平發展的公共產品?
答:重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隨著國力不斷增強,中國將在力所能及范圍內承擔更多國際責任和義務,為人類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中國是世界和平事業的堅定維護者。我們堅決維護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反對外部勢力無理干涉別國尤其是中小國家的內政。中國是國際發展事業的大力推動者,我們積極致力於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認真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問題,發出中國聲音,提出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一個和平發展、更為強大的中國必將為人類的和平與進步事業承擔更多的責任,提供更多的公共產品。
上一頁 | 下一頁 |
相關專題 |
· 凝聚中國力量 實現中國夢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