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遲退休年齡是應對老齡化的選擇,具體政策實施也要穩妥漸進,讓老百姓有一個接受和適應的過程
延遲退休,全社會都很關注。該不該延遲退休?怎麼延遲?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了方向,“研究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
對社會來說,延遲退休是應對老齡化的選擇。我國老年人口越來越多,老齡化加劇。全國老齡辦預測,到2020年,全國60歲以上人口將達2.48億人,到2050年將超過4億人。如此龐大的老年人口,將導致代際之間的負擔越來越不公和不可持續。從國際上看,在人口老齡化的壓力下,許多國家都提高了法定退休年齡。
對個人來講,延遲退休也能提高人力資源投資回報。隨著社會的進步,人活得越來越久,受教育時間也越來越長。到“十二五”末,平均預期壽命將達到75歲。一般人6歲上學,讀16年書,22歲工作,60歲退休,活到75歲,工作賺錢的時間,隻佔人生的一半。讀那麼多年書,個人和社會投入都不小,工作年限佔比過小,會不會有點虧得慌?
延遲退休要推行,但並不意味要一下子延遲,也並不意味著要“一刀切”。
延遲退休,不妨設置一定的緩沖期。在延遲退休政策制定公布后,可以再准備幾年,然后才正式實施。社會上有不少人,對延遲退休的心理准備還不是很足,消費儲蓄計劃也還沒有跟上。設個緩沖時間,留個過渡期限,能讓老百姓有一個接受和適應的過程。
延遲退休,不妨溫和、有步驟地推進。這也是《決定》傳遞出的精神,“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把握好政策的節奏,不搞一步到位,能減小政策調整對社會帶來的影響。漸進式延遲退休,也是許多國家通行的做法。
延遲退休還應當針對不同人群,靈活制定政策,不搞“一刀切”。對於部分行業,如藍領階層、體力勞動者,假如延遲退休,他們很難適應,可給其選擇空間,不作強制性規定﹔而一些“越老越吃香”的專業技術行業,可以適當延遲退休年齡,比如醫生、教師、科研人員等。至於兩者之間的人群,可以建立激勵機制,延遲退休后,養老金多繳多得。
積極穩妥、漸進推行延遲退休,應對老齡化,我們可以更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