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一年來,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中國經濟穩中有進、平穩開局。相關經濟界專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對中國經濟充滿信心。
中國經濟在平穩增長的同時,如何堅持穩中有進、穩中有為、穩中提質,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調整結構,加快轉型。《決定》明確,“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下一步,唯有依靠市場化改革,才能從根本上完成轉型,實現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馮飛說。
市場起決定性作用:讓創新活力競相迸發
新一屆國務院組成后,取消下放334項行政審批等事項,簡政放權成為深化改革的“馬前卒”和宏觀調控的“當頭炮”,與此同時,各項重點領域面向市場的改革也加速推進——
7月份,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嘗試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把制約民間投資的‘彈簧門’卸掉、把‘玻璃門’打碎。這是擴大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的一個重大突破。”中國民生銀行董事長董文標表示。
7月19日央行宣布全面放開貸款利率管制,這是繼去年我國宣布放寬存貸款利率波動幅度后,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關鍵一步。此后,我國進一步擴大信貸資產証券化試點,重啟國債期貨交易,貸款基礎利率集中報價和發布機制正式運行,金融領域改革向縱深推進。
“當前,中國開始真正步入增長動力轉換的年代。”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研究員張茉楠指出,隨著勞動力要素和資源要素價格相對調整,中國經濟依靠低成本優勢的粗放式增長已成歷史。全球化基本面、要素基本面等正在發生趨勢性變化,經濟改革成功的關鍵,在於能設計出高效率的制度供給。“這次三中全會的《決定》正好明確‘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一方面將釋放經濟增長紅利,另一方面將激發市場創新活力,為下一步結構調整發揮關鍵作用。”張茉楠表示。
反對地方保護和壟斷:擺脫產能過剩頑疾
在中國經濟“爬坡過坎”的關鍵期,結構調整既要培養增長內生動力,做好“加法”,也要做去除過剩產能的“減法”。
最近,河北唐山打響了一場抑制產能過剩攻堅戰。唐山明確提出:2017年底前,實現河北鋼鐵集團駐唐企業壓減煉鐵產能300萬噸、煉鋼產能417萬噸,其他地方鋼鐵企業壓減煉鐵產能2500萬噸、煉鋼產能3583萬噸。這是當前我國抑制產能過剩的縮影,體現了黨中央向產能過剩頑疾宣戰的決心。
統計顯示,2012年我國粗鋼、水泥、平板玻璃的產能佔全球比例分別是46%、60%、50%,而利用率都不足75%——按照世界公認的標准,小於75%就是嚴重過剩,中國39個行業中有21個都屬於產能嚴重過剩。
今年10月15日,《國務院關於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發布,規劃了未來五年化解產能過剩的“路線圖”。十一個部門聯手,用土地、金融、財稅、價格等多個杠杆,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經濟轉型。改革重點鎖定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五大嚴重產能過剩行業。
“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必然帶來陣痛,有的行業甚至會傷筋動骨。”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祝寶良指出,但從全局和長遠來看,必須遏制進一步加劇的產能過剩矛盾,引導好投資方向,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打造中國經濟的升級版。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同時明確“嚴禁和懲處各類違法實行優惠政策行為”“反對地方保護”“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無疑將對緩解產能過剩、優化經濟結構產生深遠影響。
完善考評機制:告別單純規模趕超
四川省綿陽市區內的平政河上游,河流邊的公示牌上顯示著每個季度河流的水質情況。公示牌的內容讓大家對治污進度一目了然。據了解,綿陽將全市劃分為平原、丘陵、山區等三種不同類型發展區,生態文明被正式納入各級黨委政府政績考核體系。
“這是動真格的變化。”綿陽市環保局副局長吳坤說,“對丘陵區、山區這些承載更多生態保護任務的地區來說,實施目標考核時,‘生態分’將大大提升,約兩倍於GDP指標權重。”
評定政績,不單論規模和數量,而更多看質量和效益。同樣,上月頒布的《國務院關於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強調,“將遏制重復建設、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工作列入地方政府政績考核指標體系”。十八大一年來,各地政績考核標准的改變從一個側面彰顯了轉方式、調結構的決心。
“這些變化是我國經濟發展更加追求質量、謀求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信號。”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李新創指出,此次三中全會的《決定》明確,完善發展成果考核評價體系,糾正單純以經濟增長速度評定政績的偏向,加大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產能過剩、科技創新、安全生產、新增債務等指標的權重,更加重視勞動就業、居民收入、社會保障、人民健康狀況,“這意味著政府考評體系將發生重大變化。這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風向標,對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記者 馮 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