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
從“依法治國”到“法治中國”——

法學界人士看法治中國建設踏上新征程

2013年11月18日08:18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法治,是一種信念,更是一種追求。1997年9月,黨的十五大正式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治國方略。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吹響了法治建設的新號角。

維護憲法法律權威、不斷提高立法質量、推進行政執法體制改革、連續糾正冤假錯案……黨的十八大一年來,一系列舉措讓人耳目一新,法治中國建設邁出了堅實步伐。

維護憲法法律權威:任何人都沒有特權

2012年12月4日,紀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會舉行,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憲法與國家前途、人民命運息息相關。習近平指出,憲法的生命在於實施,憲法的權威也在於實施。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都必須予以追究。

“劉志軍等高官被提起公訴和審判,正是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一原則的落實,再次說明任何人都沒有超越法律的特權。”中國刑法學研究會會長、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院長趙秉志說。

法治需要公開、公正,但基礎是良法之治、科學立法。一年來,最高立法機關不斷提高立法質量,為法治中國建設打下了堅實根基。

網購商品7天無理由退貨、假一賠三、名人代言虛假廣告要擔責……這些條文,都是今年10月底剛剛修改完成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新增加的內容。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履新后,把提高立法質量作為一個重要任務提上了議事日程。法律草案二次上網征求意見,出台前還要舉行評估會……一道道新程序使立法更加細化、更有操作性。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國家行政學院法學教研部主任胡建淼認為,“法治中國”是將法治的共性與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的產物,是對依法治國方略的新提升。“這次全會不僅將‘法治中國’正式寫入黨中央文件,而且還將它單設一個部分,這標志著中國的法治建設進入到一個新階段。”

行政執法體制改革:讓執法更高效更權威

今年7月22日,夏日的晨曦中,國家海洋局機關大樓挂上了嶄新的“國家海洋局”和“中國海警局”兩塊牌子。

根據全國人大批准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原國家海洋局及其中國海監、公安部邊防海警、農業部中國漁政、海關總署海上緝私警察等隊伍都整合進了新組建的國家海洋局,海上多頭執法轉變為統一執法,執法效能大大提高。

不只是海上執法,今年以來,食品藥品領域的行政執法體制改革也拉開了大幕。工商部門、質監部門原有的食品藥品執法隊伍整合進入食品藥品監管部門。

多頭執法、“釣魚”執法、運動式執法、選擇性執法乃至執法不作為、亂作為等亂象,一直為人民群眾深惡痛絕。人民群眾迫切希望通過改革破解亂象,讓行政執法權歸位。

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作出部署,提出要整合執法主體,相對集中執法權,推進綜合執法,著力解決權責交叉、多頭執法問題,建立權責統一、權威高效的行政執法體制。要完善行政執法程序,規范執法自由裁量權,做到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中國行政法學研究會會長、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馬懷德指出:“目前城市管理、文化市場管理、農業管理等領域已經推行了相對集中執法。在此基礎上,改革就是要再擴大相對集中執法的范圍,重點解決城鄉規劃、食品藥品、安全生產等領域執法機構分散、力量不足等問題,讓執法權統一行使,提高執法效率。”

“我們的法律法規80%以上由國家行政機關來執行,我們的公職人員當中,80%以上是國家行政機關公務員。也就是說,如果這兩個‘80%’都能夠做到依法行政、嚴格執法,法治中國建設80%以上的內容就能落實了。”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法學所所長李林強調。

推進司法改革:冤假錯案要追責

“冤假錯案是對社會公平正義的極大傷害。”今年7月4日,履職100多天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在全國高級法院院長座談會上嚴肅指出,要堅持依法糾正錯案,發現一起、查實一起、糾正一起,使糾正錯案成為推進公正司法、保障人權的正能量。

今年3月以來,各地法院連續糾正了一批冤假錯案,引發廣泛關注。3月底,坐了將近10年牢的張氏叔侄被浙江高院宣告無罪﹔4月,被羈押近12年的河南農民李懷亮重獲自由﹔5月,福建福清爆炸案5名涉案人員無罪釋放﹔7月,浙江高院認定1995年蕭山一起殺人案原判錯誤,當年蒙冤入獄的5人獲得平反。

對錯案的反思推動了制度的完善。8月,中央政法委出台首個關於切實防止冤假錯案的指導意見,要求建立健全冤假錯案的責任追究機制。

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司法改革作出一系列部署,明確要求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健全錯案防止、糾正、責任追究機制。全會還提出,推進審判公開、檢務公開,錄制並保留全程庭審資料。增強法律文書說理性,推動公開法院生效裁判文書……

“可以預見,今后司法與社會溝通的平台和渠道將繼續創新,以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姜明安說。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江必新認為,“法治中國”的提出,標志著我國的法治實踐已邁入新征程,法治中國作為全體中國人民的高度共識和行動宣言,已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夢想。從“依法治國”到“法治中國”,中國政治文明迎來了進一步提升的重要契機。(記者 王逸吟 殷 泓) 

(責編:實習生、謝磊)


相關專題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熱帖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