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
解讀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訪談錄

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新在哪兒

2013年11月15日10:06   來源:解放軍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專家小傳 薛瀾,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副會長、國務院應急管理專家組成員,主要研究領域為公共政策與管理、科技政策與創新管理等。

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發布后,立即成為各界關注的熱點。

公報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輿論普遍認為,這個表述頗有新意,意味深長。

與過去相比,此次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究竟新在哪兒?帶著大家關心的問題,記者專訪了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薛瀾,請他作一解讀。

注重制度的現代化

“提起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我們都耳熟能詳。這些歸根到底,都是物質上的現代化。”薛瀾說,當代中國,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必須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個現代化,我個人的理解應該是制度建設的現代化。

改革開放35年來,“中國奇跡”震撼世人。“這些年來,經濟社會大發展,國家的治理水平也在不斷提升,但作為一個體系來說,還不夠完善,有一些地方跟不上時代的節拍。”薛瀾舉例說,在一些地方,政府部門和工作人員有時會因為越權行政,侵害到群眾的合法正當利益,也損害了政府的公信力,造成不好的影響。

公報提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超越了單純的經濟改革目標。“我覺得它的核心內涵,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薛瀾說,具體來說,有三個層面的意思,第一層是堅持民主政治,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框架內有序推進。第二層是堅持法治,把依法執政、依法行政的理念真正貫穿於實踐中。第三層是確立現代治理的組織體系和運行機制,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則,政府制定和執行公共政策,提供公共服務。

“關鍵還是要靠制度。”薛瀾說,“全會公報強調,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是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的根本之策。必須構建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權力運行體系,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廉潔政治,努力實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對此我理解,就是要善於運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國家,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國家的效能,這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

強調“國家治理”概念

相比較“治理”這個新詞,我們一度更熟悉的是管理。

從國家管理到國家治理,這是治國理念的升級版,體現的是更加公平、公正、民主的時代趨向。薛瀾告訴記者,雖然隻有一字之差,但意義非同尋常,反映出的是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不斷深入,黨執政興國的理念不斷升華。

“用治理取代管理,強調的是平等、互動、協商,多元主體共同管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億萬人民群眾的事業,所以我們黨和政府以及市場、社會組織、公民等多元主體都要積極參與,各司其職,這樣的治理才是成熟的。”薛瀾說,該交給市場的,就交給市場﹔該交給社會的,就讓社會去管。過去,政府大包大攬,有時不但花錢費力,效果還不明顯。目前,變化正在發生。今年以來,簡政放權力度加大,政府大膽向市場、向社會放權。以社會領域為例,國家出台多項改革措施,為社會組織發展“鬆綁解套”,有效激發出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服務和管理的活力。下一步,政府放權的改革力度預計會更大。

強調治理,也是與國際接軌的體現。薛瀾認為,管理這個詞給人的感覺比較生硬,是自上而下的,而治理則相對柔性許多,是動態式的、開放式的。一個詞的變化,折射出新一輪改革更加注重以人為本的理念,更加注重與群眾的互動。

凸現“頂層設計”作用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個系統工程,不能搞單兵突進。“一定要搞好頂層設計,統籌經濟、政治、社會、文化以及生態文明等領域。”薛瀾告訴記者。

“改革開放35年來,我們摸著石頭過河,成效非凡。新一輪改革面對的情況更為復雜,我們更要加強頂層設計,改革那些不適應新形勢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同時不斷與時俱進構建新的內容,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學、更加完善,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薛瀾說,這就是新一輪改革的制度紅利。

有了治理的現代化,一個國家才能真正稱得上現代化。“1992年,鄧小平同志提出,再有30年的時間,我們才會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薛瀾說,目標振奮人心,但也任重道遠,需要我們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抓緊落實。

(責編:實習生、朱書緣)


相關專題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熱帖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