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簡政放權深化行政體制改革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必須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要健全宏觀調控體系,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優化政府組織結構,提高科學管理水平。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張平認為,“政府治理”這一概念是對行政體制改革的一種現代化的表述,與公司治理概念具有某些共通的地方。首先,政府治理的提出說明下一步的政府改革將是基於法律框架內的改革,所以公報隨后就提出了要“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其次,所謂治理,就說明要具有多個主體,他們具有共同利益,又需要有一定的規則加以制衡。這可能暗示將來的政府改革,將讓更多主體參與進來。再次,全球凡是說到治理這個概念,就肯定會要求信息的透明化,要將相關內容對外公布。這樣,行政體制改革既要受到法律制約,又會讓更多的利益主體參與到原先政府管控的部分領域,還受到外部監督,就會形成一個自我演進的體系,加快政府職能轉變。
匯豐中國宏觀經濟分析師孫珺瑋說,公報中提出“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有深意。因為通過推進司法體系的獨立,可以有效地約束政府行為,防止政府行為越位,充分保護私有產權並激發企業的積極性,讓市場經濟真正發揮更大作用。同時,服務型政府的定位,特別是結合財政改革預算透明化等一系列措施,將使政府行為“不失位”,為企業經營創造高效友好的環境,為居民提供更完善的保障消除居民的后顧之憂。政府的成功轉型將是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必要保障。
進一步簡政放權則被普遍認為會是本屆政府加快轉變政府職能重要抓手。春華資本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胡祖六表示,企業家去開廠做投資,要面對很多行政部門的審批,這是最大的資源浪費,非常低效率,也挫傷人的積極性,而且導致腐敗。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金碚表示,中國企業在投資上的競爭,其實比的是對政府審批的競爭,而不是看項目本身。取消和下放投資審批權,考驗的是政府對市場配置能力的信任程度如何。中國通常存在父母官思維,一旦一個行業出了問題,大家都會覺得是政府沒管好。這個觀念需要改,尤其是政府部門,應該相信市場的力量。
不過,簡政放權的不應隻有中央政府。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蔡洪濱提出,當前地方政府對經濟活動干預過多,其中包括:執法不公、腐敗、單純追求國內生產總值(G D P)增長。與短期經濟政策調整相比,地方政府改革的推進對未來的意義更為深遠。
北京大學校長助理黃桂田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到目前為止,中國改革開放的任務還未到位,還面臨著怎樣在未來經濟發展中釋放各類企業的活力,進一步提高企業的競爭水平,構筑增長平台微觀基礎的問題。怎樣健全市場機制,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經濟中的基礎性調節作用,仍然是新階段要著力解決的命題。明確哪些政府該管,哪些政府不該管,或者說怎樣在新的時期把政府和市場的邊界劃清,協調好兩隻手的作用,依然是改革的重點。”(記者 方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