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

專家解讀:完善稅制建立現代財政制度

2013年11月13日09:11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完善稅制建立現代財政制度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科學的財稅體制是優化資源配置、維護市場統一、促進社會公平、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全會提出,必須完善立法、明確事權、改革稅制、穩定稅負、透明預算、提高效率,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要改進預算管理制度,完善稅收制度,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

  接受《經濟參考報》採訪的業內專家表示,全會從頂層設計的角度提出戰略的思維,指明財稅改革的大方向。“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的提法與以往不同,它顯示出國家對財政問題的重視程度。而“完善立法”的提法也是一大亮點。

  北京大學財經法研究中心主任劉劍文說,“完善立法”的提法,一是表明現代財政制度裡面法制、立法的重要性,二是說明我國在財稅制度方面立法的滯后,立法裡面還有很多缺憾。

  “不論是明確事權、改革稅制、透明預算還是提高效率,都要建立在法治的基礎上,否則談不上現代的財政制度。”劉尚希說。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志勇表示,全會重申了“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要發揮兩個積極性,就是地方該有的財權要給地方。這是一個總體的框架,但還要看具體的改革方案如何落實。

  全會提出,要改進預算管理制度,完善稅收制度,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劉劍文指出,不管是中央政府還是地方政府,事權和支出責任都密切相關。事權是政府該辦的事﹔支出責任是政府該花的錢,是財政的支出。支出責任一定意義上和財權有關系。

  劉尚希指出,以前更多是事權和財力相匹配的提法,支出責任不同於財力,財力強調的是錢的來源,而支出責任更強調誰花的錢“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強調了“誰辦事,誰花錢。”

  他表示,目前我國的情況是,地方政府的支出責任過大,應該上移一部分。一些很強外溢性的事項,其執行權和支出責任應該上移到中央,比如大江大河的治理、邊防﹔再如涉及到全國人口流動,其基本養老等。

  劉劍文說,預算透明、改革稅制都會給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實惠“一個公開、透明、法制化的預算對每個人都是有利的,可以讓每個人知道政府的錢是怎麼花的,政府也可以把更多的錢用於改善民生。”(記者 張莫 趙婧)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熱帖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