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

吹響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引發熱議
2013年11月13日08:24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2013年11月12日,在萬眾矚目與期盼中,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勝利閉幕。這次會議,描繪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藍圖、新願景、新目標,合理布局了深化改革的戰略重點、優先順序、主攻方向、工作機制、推進方式和時間表、路線圖,匯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論斷、新舉措,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總部署、總動員,必將對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全會公報提出的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的舉措,引起社會各界廣泛熱議。

新時期的總部署總動員

公報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各界普遍認為,這是我們黨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作出的一次全面深化改革總部署、總動員,充分體現出全面、綜合、協調等特點。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表示,改革的頂層設計與頂層推動至關重要。公報中提到成立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統籌改革,這是保証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個重大措施,使我們對改革更有信心。公報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總體目標同整個社會的期盼是一致的,也與此前“三步走”戰略、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一致。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朱信凱認為,閱讀公報全文,能感受到此次改革方案在設計之初就著力推動全面深化改革邁上新征程。改革特別注重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三者之間的關系,一方面“膽子要大、步子要穩”,另一方面要求加強頂層設計與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這都體現出黨中央決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增強社會創新活力。

經濟體制改革是重點

公報提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

對此,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周天勇指出,在經濟體制改革方面,這次有了新突破。一是提出要“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對國有經濟提出“活力”是第一次,這是由於部分國有企業效率比較低,“活力”顯得有些不足,有時難以抓住寶貴機會。第二是提出要“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從現在國內外情況來看,許多創新和技術研發是民營經濟進行的,所以要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調動這些活力和創造力。

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

公報指出,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表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是對市場作用的充分肯定,把市場在經濟體制改革、資源高效配置中的作用,提到了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位置。同時,這一重要表述,也是對社會上否定市場作用、否定市場化改革聲音的有力回應。

網友“張鑫”說,從強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到強調“起決定性作用”,無疑是一大亮點。這要求下一步改革,將著重破除違背市場規律、妨礙資源自由流動的一切體制、機制障礙,真正讓市場發揮“無形之手”的作用。

推進國家治理能力建設

公報指出,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力表示,公報能夠明確提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際上出了一個非常大的題目。就是怎樣更好地處理好政府、市場、社會多方面的關系。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與執政黨執政能力的建設是分不開的,與億萬群眾的積極參與是分不開的。

網友“奎龍”說,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黨和政府在改革發展關鍵時期,提出的重要而緊迫的現實任務。它要求中國共產黨必須緊緊圍繞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加強民主集中制建設,完善黨的領導體制和執政方式。

提出改革明確時間表

公報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

國家統計局統計科學研究所所長潘璠表示,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背景下理解這一制度安排。黨的十六大提出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黨的十七大根據當時經濟發展實際情況將這一指標修改為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黨的十八大報告則首次提出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兩個翻一番”目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階段,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新目標,與這些一以貫之、不斷推進的目標相吻合、相呼應。

張力認為,我國改革開放正處於攻堅期,現在是啃硬骨頭的時期。實現這一目標,就要順應群眾期待,理清要著力解決的問題和薄弱環節,在加強社會保障、促進醫療體制改革、縮小收入差距等方面下功夫,凝聚改革共識,實現重點突破。

建立現代財政制度

公報提出,要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公共政策研究部高級研究員管清友認為,財稅體制將會作出重大調整,上收財權事權是改革方向。他表示,應該完善立法、明確事權、改革稅制、穩定稅負、透明預算、提高效率,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認為,十八屆三中全會在財稅方面的亮點,一是財政職能的新定位,強調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而不只是經濟的一個環節。二是把財政提升為國家長治久安的“制度”保障。三是“法”字當頭,解決法與財“兩張皮”問題。四是穩定稅負,意味著今后稅收與GDP增長同步,給了一顆定心丸。

對內對外開放相促進

公報提出,必須推動對內對外開放相互促進、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促進國際國內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參與和引領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以開放促改革。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周其仁認為,繼續開放對我國來說非常重要,尤其要增強對外開放的針對性。他表示,中國過去以發達國家為主要出口市場的模式已經遭遇挑戰,中國應繼續尋找開放潛力,適應經濟全球化新形勢。

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周漢民則指出,中國(上海)自貿試驗區的建設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利。它雖然隻有28.78平方公裡,卻是撬動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支點,其任務就是發揮試驗區、橋頭堡和排頭兵的作用。

構建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公報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

全國工商聯環境服務業商會秘書長駱建華認為,全會強調生態文明制度建設,表明環保工作更進一步,隨著制度建設的推進,包括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的健全、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實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等,環保市場的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大。

周天勇認為,改革將把資源產權變得更加清晰,並且保護起來,比如哪些是生態保護區,哪些是重點防護區都要劃出紅線。另外就是資源要有償使用,如水資源、土地資源等,要有補償機制。

@隨風如影:十八屆三中全會從以往強調經濟建設和經濟體制改革,向強調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五位一體”的全面改革邁進,這標志著中國進入了全面改革的“2.0時代”。

@彩雲飛: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是這次大會中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也為我國未來的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

@有事說話:群眾對於國富民強、民族振興的期待是必然的,對身邊的變化和觸摸到的實惠深感高興。期待全會后中國能有更好的實惠讓群眾享受,讓更多的發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

@小山:多年改革,我們抵抗風險的能力不斷增強。加強“頂層設計”和“總體安排”,增強改革的科學性、協調性、協同性,改革就能化險為夷。

@大愛世界之同:隻有改革的紅利能真正做到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才能得民心。十八屆三中全會作為新的歷史節點,關系中國全面發展,更關系你我切身利益。相信中國必有更加美好的未來!

@陳秋霖:將“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作為“實現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的重要方面,進一步強調了醫療衛生的普惠性和公平性特征。

(責編:實習生、謝磊)


相關專題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熱帖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