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中國道路中國夢:以改革精神建“美麗鄉村”

郭瑞民

2013年11月12日08:1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以改革精神建“美麗鄉村”(中國道路中國夢)

  我們信陽平橋區有個叫郝堂的村子。這裡本是個普通的小山村,但自從美麗鄉村建設以來,名聲一下子就大了起來。附近的農民,周邊的城裡人,還有一些外地參觀者接踵而至,多時一天達幾千人。出去打工的年輕人,過去自己都不常回家,而現在時不時帶著客人回來,炫耀自己的房子,炫耀自己的村子,自豪得不得了。美麗鄉村建設改變了這裡的一切。對此,一些專家把它稱為“郝堂現象”。

  習近平總書記曾就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國務院也正醞釀出台相關意見。建設郝堂一樣的美麗鄉村,正是我們在中央精神指導下搞好農村工作的具體實踐。

  的確,忽視農民、忽視農村,那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雖然,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從事農業的人口會越來越少,但農業的基礎地位不會變。實現中國夢,“三農”仍然是重中之重。農民不該一直處於弱勢,農村也不能走向衰敗。“郝堂現象”正說明: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把農村建設好,符合中國國情,符合人民意願,符合客觀規律,符合當地實際,深得人心!

  方向認准了,任務明確了,就要迅速行動,真抓實做。美麗鄉村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一定要謀劃好、協調好、實施好。

  郝堂村沒有寬馬路,沒有大高樓,就是把房子改了改,垃圾清了清,增加了一些必要的公共設施,群眾很滿意。可見,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要像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的那樣,堅持因地制宜、規劃先行。中國地域廣闊,農村情況千差萬別。建設美麗鄉村,為的是改善生活、發展生產、保護生態,給鄉親們造福。在建設中不能把錢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要防止盲目照抄照搬城鎮小區的建設模式,防止搞不切實際的大拆大建,防止貪大求洋,防止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

  建設美麗鄉村,不能僅僅體現在“美”上,還要體現在“村”上。自然村落是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重要見証,代表著傳統的居住文化和生活生產方式。郝堂村的改造建設,重視傳統村落人文價值和建筑風格的傳承,保護搶救,推陳出新,追求現代文明與歷史傳統有機融合,厚重又和諧。中國美麗鄉村的特征是中國印記,不能丟掉歷史文化傳統,不能脫離地域特點搞建設。

  中國夢是人民的夢,美麗鄉村就是農民群眾心裡的中國夢。美麗鄉村建設,農民群眾是主體。我們應當引導、支持,但不能包辦,更不能強迫。郝堂村作為可持續發展試點村,派有駐村干部,請了幾位專家搞規劃,但是在工作中始終堅持依靠群眾、按民主程序辦事。特別是房子改造,改不改、怎麼改,尊重戶主的意見。作為地方黨委政府,我們要牢記自己是服務者,要自覺為廣大人民群眾追夢圓夢服務。

  美麗鄉村建設不僅是住房和環境的改善,也是文明觀念和生活方式的更新,社會管理模式的創新。例如,郝堂村圍繞群眾所需所盼還做了很多事情,如民主議事、資金互助、居家養老等等。在這個意義上,深化農村改革,才能讓美麗鄉村更加充滿生機和活力,讓農民真正“美”在心裡。十八屆三中全會吹響深化改革進軍號,繼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努力打造中國農村升級版,可謂正當其時。

  (作者為河南省信陽市委書記)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