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鄒廣文:緩解中國速度帶給人的不確定感

2013年11月12日14:33   來源:人民網-人民論壇

原標題:緩解中國速度帶給人的不確定感

改革開放30多年,中國的跨越式發展舉世矚目:中國經濟總量在世界的比重由上世紀80年代初的2%達到現今的超過10%,這的確是對世界的一個了不起的貢獻,全世界都在關注中國速度,因為今天的中國業已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但是在關注和驚嘆中國速度的同時,越來越多的人也在思考,中國速度給我們都帶來了什麼?在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背后有什麼值得我們深思的東西?

的確,中國速度催生了我們生活的快節奏。當今國人的生活節奏毫無疑問是世界最快的,“快”也許是每個中國人對自己生活的最真切感受。“快”似乎成了一種躲避不開的生活潮流——飲食“快餐化”了,娛樂“快餐化”了,閱讀“快餐化”了…… “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在這變幻莫測、甚至變幻無常的年代,人人思變,萬物皆變,有的越變越好,化腐朽為神奇﹔有的越變越糟,化神奇為腐朽。真的是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在“快”的氛圍中,我們歡欣鼓舞,但同時又有些失魂落魄——這種由高速發展帶來的不確定感困擾著越來越多的人,飛速行進的世界難以預料和掌控,我們好像走入了手段的王國而失去了人的目標。

毋庸置疑,中國已經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這客觀上給生活在這個社會的人們帶來無窮的壓力。面對現實社會不敢去面對,但又深感落后就會挨打的道理,又不得不去面對。不知不覺中,急功近利、投機取巧、好大喜功、心神不定等種種浮躁心態充斥於我們的日常生活。無論是社會發展質量、還是個體生活的品質都在這種浮躁中大打折扣。

人們不堪忍受無根的生活,不堪忍受生活的過眼雲煙和飄忽不定,總要試圖為我們的生活實踐找到理由和根據以便“安身立命”。如果說前30年中國的發展我們更多關注的是“數量的擴張”,那麼今后中國的發展就需要我們認真思考如何獲得“品質的提升”。

按照馬克思的理解,“任何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真正社會進步的標志應該是每個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那麼今天我們的和諧社會建設必須要充分關注每個社會成員對日常生活的感受,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世界,每個人都時時刻刻處在與世界的對話交流之中,質言之都是“我”在生活中,隻有在“我”的感受中,才有真實的人類歷史進步。所以,如何緩解中國速度帶給每個個體的不確定感,讓每個中國人在社會的快速發展中活出人生的精彩,感受到身心的平衡與和諧,這是需要認真面對並予以破解的一個生活課題。

我們每個人要成為自己生活的主宰,切忌隨波逐流。常言道“境由心造”, 生活與工作節奏的加快,常常讓人面對生存與競爭的雙重壓力,現代人更容易身心疲憊,隻能依靠自己悉心的調整。在急劇變革的時代面前,能否保持健康的心態,不迷失自我至關重要。市場經濟催生了人的個性覺醒,但這種個性覺醒具有濃厚的“物的依賴”的片面性,甚至導致主體性的喪失。當我們正在為生活疲於奔命的時候,生活已經離我們而去。作為個人的我們,一定要明了自己的切身需求究竟是什麼,自己最為感興趣的是什麼,自己的理想是什麼。弄清楚了這些基本問題就不會在眼花繚亂的現實生活中迷失方向,進而迷失自己。隻有拭去心靈深處的浮躁,不為物所累,樂觀地應對並承擔各種壓力,守住並保持“自我”,才可能擁有並掌握自己的生活節奏,掌握自己的品味,世界才會更加豐富。

要嘗試著讓生活慢下來,培養從容的心態,體驗從容的生活。詩人荷爾德林呼吁人類要“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但現代社會,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信息速度風馳電掣,現代人的生活像上緊了發條的鐘難以停歇,離從容之境漸行漸遠。而當我們在這個講求速度的時代裡一刻不停地向前飛奔時,一路上的好景色真的讓我們來不及琢磨,甚至錯過了生活的種種美好景色。而“慢”無疑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方式,即由直達目的的開快車到徒步旅行,在工作和生活中適當地放慢速度,以豁達和欣賞的心態來感受周圍的人和事,慢慢地享受生活,享受親情、愛情、友情。這是對人生的一種高度自信,是一種高智、隨性、細致、從容的應對世界的方式。它會讓你更高效、更優雅、更接近人生的幸福。人生難得是從容,以從容去面對人生,會讓自己在從容中獲得豁達的心境,保持身心的健康。

最后,要心存希望和理想。當下的許多人越來越模糊了自己的內心真正想要什麼,進而找不到生活的具體目標和生存的意義。虛假需求多了,不僅耗費了大量精力,也湮沒了自己真實的需求。理想和希望是人生的動力之源,在理想之光的普照下,我們才清楚地知道“什麼是我們最想要得到的”,才漸漸涵養出心性與定力,培養出良好的性格、樂觀向上的情緒以及開朗豁達的精神。明了理想和生存的意義,尋回失落的人文精神,懂得對生活的欣賞和理解,關注我們的心靈、環境與傳統。做到了這些,不論世界怎麼變,我們的行為都將變得趨於合理、適度,我們的心胸將變得豁達、開放。

(作者為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人民論壇》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