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演講時首次提出了“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概念,並提出要創新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從加強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入手,形成跨區域大合作格局。
以實現互聯互通為基本內容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實現區域國家共同發展、互惠互利的重要工程,其涵蓋領域主要包括開發投資、商品貿易、能源合作等多領域的經濟合作,同時也帶動人文交流,實現各領域合作的相互促進。
古絲綢之路商貿與文化交流的並進給予我們以重要的啟示。加強人文交流,推動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促進歐亞各國人民相互了解、相互理解、加深友誼,將為各領域經濟合作夯實民意基礎,使該區域的民心相通起到重要作用。因此,人文交流應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予以積極推動。
我國與中亞國家是友好鄰邦和重要合作伙伴,友好交往歷史源遠流長。近年來,我國與中亞國家的文化交往,也正以高頻率和質量,譜寫新的篇章。從組織機構上來說,我國與中亞大部分國家間建有合作委員會,下設人文合作分委會,協調國家間的人文交流。
目前,我國與中亞國家開展了許多人文交流活動,比如,文化藝術團體互訪,互辦“國家文化日”活動﹔2013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中、哈、吉三國“絲綢之路:起始段與天山廊道的路網”項目申遺文本已正式報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列入2014年《世界遺產名錄》等等。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教育領域,交流互融有著更加廣泛的空間。現在高等教育國際化已成為大學發展的必然選擇,這既是中國的高等教育,也是歐亞國家的必然選擇。“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構想對中國高校,特別是中西部高校的國際化有非常重要的啟示意義。
在中亞建設的近10所“孔子學院”,對幫助中亞地區提升漢語教育水平、傳播中國文化、增進中國與中亞國家友誼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它也可以看作是中國教育援外的一個重要項目,對提升相關院校的國際化水平、中國高校在中亞國家的影響力發揮著重要作用,它也為我國與中亞國家關系持續發展增添了不懈動力,使更多中亞國家普通民眾受益,積累了民間正能量。
從中亞來華留學生的數量來看,中亞青年對中國表現出極大的認知興趣。以新疆為例,來疆留學生主要來自中亞,並以每年25%左右的速度增長。2013年9月7日習近平主席在哈納扎爾巴耶夫大學演講中提到:為促進上海合作組織框架內青年交流,中國將在未來10年向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提供3萬個政府獎學金名額,邀請1萬名孔子學院師生赴華研修,以加強中亞及俄羅斯國家青年到中國學習交流。足見國家各層面對教育領域合作的關注和對其重要意義的深刻認識。
不同文明間的對話、互鑒應成為絲綢之路人文交流的重要內容,是形成沿經濟帶各國家對共同戰略思維、共同戰略理念及共同戰略利益認知的重要紐帶。我認為,人文教育合作要重點考慮一下幾個方面。
1、加強區域國家間智庫和媒體的交流合作。
2、加強對經濟帶國家社會文化的深度研究。
3、關注並掌握歐亞國家及其媒體對中國形象的認識,及對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認同度。
4、在吸引歐亞國家青年來華留學的同時,加強中國青年赴上述國家學習的引導。從目前情況看,中國仍然缺乏高水平的懂得中亞國家語言,熟知區域國情的專門人才。中國對中亞國家的社會文化的研究相對薄弱。
5、拓寬現有的教育領域合作的模式。比如,考慮在中亞國家合辦高校,建立絲綢之路統一的教育空間等,促進區域師生的相互流動及學分互認等。培養高端人才,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國際競爭力做好軟實力准備。
(作者單位:新疆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