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傅吉奎: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認識意識形態問題

2013年11月05日09:07   來源:解放軍報

“意識形態”是當今政治和社會生活的熱門話題,但人們對意識形態問題的認識並不一致,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思想混亂。最近,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進一步強調了意識形態工作的極端重要性。為學習領會好講話精神,有必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對意識形態問題進行辨析,更好地做好黨的宣傳思想工作。

兩種非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觀本質上是唯心主義的

意識形態問題是歐洲工業革命和啟蒙運動的產物。自產生以來,其權威性和真實性一直備受質疑。核心的問題:一是依據問題。意識形態有沒有事實依據?它是對理性規律的研究成果還是為利益辯護的虛構說辭?二是真理性問題。意識形態對世界的解釋是科學的嗎?有沒有唯一正確的標准答案?三是與國家的關系問題。國家是怎樣介入意識形態的?國家應該介入意識形態嗎?根據對這些問題的不同回答,西方學者形成了兩種不同的意識形態觀。

一種觀點認為,意識形態是有事實依據的,它的依據就是人類的理性﹔對理性的研究是一門自然科學,所以符合理性的意識形態就是對世界普遍適用的唯一正解。“意識形態”一詞的創造者、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哲學家特拉西就持這種觀點。這種帶有“普適”傾向的意識形態觀不斷以改頭換面的形式出現,從西方宣傳的所謂“普世價值論”就能看到這種流弊。所謂“普世價值論”認為,人的價值觀念是根據人性推導出來的,全世界的人都有同樣的人性,所以就應該有同樣的價值觀念﹔那些符合“普遍人性”的價值觀念就是適用於一切時代一切社會的唯一正確的“普世價值”﹔所有的國家都應該遵循、推廣這些“普世價值”。這種觀點的錯誤在於,它把所謂的“人性”絕對化了。人的本質表現在其社會屬性,而人們因為在社會關系體系中地位不同表現出不同的社會屬性,價值觀也不必然完全相同。西方宣揚的所謂“普世價值”根本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人類共同價值,而是專指西方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不能把它看得太簡單。

另一種觀點認為,意識形態是特定人群為自身利益辯護虛構出來的﹔意識形態對世界的解釋沒法檢驗,所以不具備真理性﹔國家不應該推行某種特定的意識形態,而應讓人們自由思想。持這種觀點的代表人物是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拿破侖。他公開指責“意識形態”是所謂“意識形態家們”的憑空想象,是“虛假的意識”。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社會主義國家出現以后,西方國家污蔑馬克思主義是烏托邦思想,把社會主義國家的宣傳思想工作說成是“意識形態控制”“洗腦”﹔同時吹噓資本主義國家不推行任何意識形態,容許人們自由討論、自主選擇自己的價值觀,是沒有意識形態控制的“自由世界”。而事實上,任何社會形態都是由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共同構成的,意識形態作為觀念上層建筑,反映經濟基礎並反作用於經濟基礎,任何社會都不可或缺。那種把別國的意識形態工作說成是“洗腦”而把本國的意識形態工作說成是“自由”的做法,不過是自欺欺人。

上述兩種意識形態觀也有共同點,就是都把意識形態當成一種純粹的理念看待,它們割斷了意識形態與社會存在的客觀聯系,本質上都是唯心主義的,不可能揭示意識形態問題的真相。

科學把握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問題上的立場觀點方法 馬克思主義批判地繼承並超越了唯心主義的意識形態觀,它以唯物主義和辯証法為分析工具,從社會的客觀物質條件中尋找意識形態問題的答案,形成了科學的意識形態觀。

關於意識形態的依據問題。馬克思主義認為,意識形態的確有符合理性和為利益辯護的一面,但這不是它的本質依據,意識形態的本質是對現實社會關系的觀念反映。意識形態由社會存在決定,反映社會存在,並隨著社會存在的變更或慢或快地發生變革。意識形態對社會存在的反映不是簡單的照鏡子式的反映,而是採取相對獨立的、間接的、能動的方式:它有獨特的符號形式、遵循獨特的精神生產規律﹔它與社會存在的發展變化不完全同步,有時候會超前或落后於社會存在的變革﹔它能在某種限度內改變經濟基礎,或促進社會進步或阻礙社會發展。

關於意識形態的真理性問題。馬克思主義認為,意識形態能夠對世界做出科學的解釋,但意識形態又不是自然科學,而是帶有鮮明階級性的社會科學。判斷一種意識形態是不是真理,必須在具體歷史實踐中進行階級性、社會進步性的綜合分析。在私有制社會裡,不同階級有不同的意識形態,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為現存階級關系和國家政權的合法性進行辯護,被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則為否定現存階級關系提供理論武器,二者常相對立。統治階級所推崇的絕對價值,往往正是被統治階級要反對的觀念藩籬,意識形態領域沒有超階級的“普世價值”。不同階級意識形態之間相比較,那些代表社會歷史發展方向的先進階級的意識形態更具真理性。

關於意識形態與國家的關系問題。馬克思主義認為,國家與意識形態本質上都是經濟上佔統治地位的階級用來實現政治統治的工具,國家本身就是統治階級意識形態的制度化和實體化,而統治階級意識形態又要依靠國家的力量才能維持其統治地位。資本主義國家的公共秩序實質上就是以法治形式體現的資產階級剝削的秩序,資產階級的國家意識形態不是什麼全體國民共同的意識形態,而是資產階級一個階級的意識形態。同樣的,社會主義國家所維護的公共秩序實質上是無產階級領導的秩序,社會主義國家的意識形態實質上是無產階級的意識形態。所以,資本主義國家與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的意識形態斗爭,其實質不是什麼文明的沖突,也不是什麼西方自由傳統與東方專制傳統之爭,而是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兩個階級之間的意識形態之爭。

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做好意識形態工作

意識形態觀是唯物史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准確理解和把握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觀是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必然要求。我們要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觀察和解決問題,更加清醒地分析和認識當前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形勢,更加准確地理解和執行黨的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政策。

一是准確把握中心工作和意識形態工作的辯証關系。一方面要清醒認識到,在經濟基礎與意識形態二者之間,經濟基礎始終是第一位的、決定性的。意識形態的反作用無論多大,也不能創造社會存在中沒有根基、沒有可能性的東西。我們必須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不斷改革和完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另一方面也要清醒認識到,意識形態在整個社會上層建筑中處於核心地位,是政治上層建筑的思想基礎。意識形態的變化往往是政權性質變化的先導。馬克思主義是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思想基礎,一旦這個思想基礎動搖甚至喪失了,國家會重新陷入動蕩,民族會再次四分五裂,一切發展都無從談起。我們在集中精力進行經濟建設的同時,一刻也不能放鬆和削弱意識形態工作。

二是充分認清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真面目。資產階級極力鼓吹抽象的“自由、平等、民主、人權”口號,表面看似光鮮亮麗,其實無論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具有一定的欺騙性。從理論上看,“自由、平等、民主、人權”從來不是資本主義的專利,同樣也是社會主義的價值追求。一些西方國家總是把自己的理解說成“普世價值”,實質上只是要推行資本主義式的甚至是某國式的“自由、平等、民主、人權”。從實踐上看,一方面,在資本主義國家內部,由於生產資料私有制和雇佣勞動制,一個階級憑借資產所有權可以佔有其他階級的勞動,人們事實上並不可能享有資產階級所吹噓的“平等的自由和權利”﹔另一方面,西方國家在對外交往中,從政治經濟利益需要出發,有選擇地對他國推行所謂的“普世價值”,實質上只是國家利益驅使。我們要充分認清資產階級所謂“普世價值”的本質,不受其迷惑和影響。

三是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縱觀人類文明史,任何統治階級對社會的有效統治都與其意識形態掌控能力直接相關。這是因為,統治階級隻有使自己階級的意識形態成為社會主流思想,才能從思想上獲得統治合法性。現代資產階級為了維護、鞏固其統治,尤為重視對意識形態的掌控,它們利用龐大輿論機器,把資產階級意識形態包裝成社會科學、公民道德、新聞輿論、文化娛樂等精致化、大眾化的形式,在日常生產生活中無孔不入,使民眾受其支配控制而不覺察。相比之下,我們對意識形態的掌控能力還相對薄弱。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真理,但是,不會因為它是真理就自動成為社會主流思想。我們必須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大張旗鼓、理直氣壯、堅持不懈地傳播馬克思主義,同時還要不斷提高宣傳質量和水平,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確保馬克思主義始終牢牢佔領宣傳思想陣地、始終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思想主流。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朱書緣)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