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北京論壇(2013)學術簡報】城鎮化:可持續發展規劃與多樣性(二)

2013年11月04日09:28   來源:北京論壇秘書處

原標題:【北京論壇(2013)學術簡報】城鎮化:可持續發展規劃與多樣性(二)

2013年11月2日上午,北京論壇(2013)城市分論壇“城鎮化:可持續發展規劃與多樣性”在北京大學英杰交流中心月光廳舉行。會議分為上、下兩半場,上半場由俄亥俄州立大學的Jean-Michel Guldmann教授和香港浸會大學的李思名教授主持,主要探討城鎮化問題和相關政策﹔下半場由倫敦經濟學院的
  華東理工大學的紀曉嵐教授首先作了題為《以人的需求為導向的城鎮化規律探索》的演講。她認為城鎮化的源動力在於人的需求,提出了城鎮化規律的理論和實踐依據,對我國快速城鎮化過程中人的需求結構、產業結構和空間結構進行了分析,並闡述了如何根據人的需求來規劃設計城鎮化的產業結構和空間結構。

  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倪鵬飛教授指出在開放經濟條件下,存在剩余勞動力的國家可以通過利用本國廉價勞動力和外國商品市場進行工業化進程並帶動城市化發展。他認為,一國滯后城市化與該國制造品貿易順差有著顯著的正向關系,城市化滯后於工業化,二者的差距經歷從小到擴大再到縮小的過程,也即倒“U”型發展過程,這是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

  劉學東教授演講的主題是《墨西哥集體所有土地制度變遷與城市化進程分析:1992-2012》。劉學東教授在闡述墨西哥自1940年以來的城市化進程的基礎上,介紹了墨西哥土地集體所有制的形成及其發展,並重點分析了集體所有制土地在城市化進程中的作用,以及憲法改革之后允許集體土地私有化對緩解城市用地方面起到了有限的作用。

  Rachel Franklin教授作了題為《城市收縮與人才移民》的演講。她認為,盡管美國和世界很多城市近年來出現了城市收縮或人口減少的現象,但是城市依然是高校畢業生的最終選擇,是人才移民的首選區域。城市吸引人才資源的能力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城市的活力和發展。

  來自北卡羅來納大學的林中杰教授從城市主義的角度透視生態新城,從設計和環境的視角審視生態新城運動,以東山生態城、天津濱海生態城和青島生態社區為案例,將中國生態城市建設分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兩種模式,深入的剖析了中國城市化進程中所面臨的問題,並針對全球性的城市增長和環境危機等問題,提出了建設性的應對方案。

  下半場論壇首先由Choi Seong-Youn教授作了題為《南加州區域規劃與可持續增長:參議院第375號議案實施》的演講。Choi Seong-Youn教授以案例講述為主,向與會學者回顧和分析了南加州的城市化過程,以及參議院第375號議案實施的過程和效果,為學者們提供了研究參考和實踐范式。

  來自以色列本 古裡安大學的Dashti Yossi教授聚焦於以色列農業生產向技術導向型經濟轉變的過程,重點分析變化過程中高科技企業的合作網絡的要素和作用,關注其重要性、外向性和多樣化,並在此基礎上,為利益相關者提供企業發展和區域開發建議。

  來自孟加拉國BRAC大學的Rubaiya Sultana Munni Sheikh教授認為,綠色街道作為城市綠色空間和綠色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為城市增添綠色,以及以更生態環保的方式引導和疏解交通的功能。她以達卡市東西向道路為例,向與會學者闡明了如何通過綠色街道設計推動城市生態系統建設,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城市化過程中的環境問題。

  嘉興學院的李斌教授作了題為《綠色中小城市環境社會經濟系統規劃:在中國浙江省嘉興市理論與方法探索》的演講。李斌教授關注綠色中小城市的環境社會經濟系統規劃及便利性,他以嘉興市為案例,討論了土地、交通和基礎設施方面的城市協調發展理論。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羅赤學者認為,規劃者應更多的關注和支持那些非中心地區在地與自主城鎮化的可能性與路徑,調整以往城鄉空間規劃中自上而下和以充實為中心的基本思路,建立更為有機的城鄉關系。在演講中,羅赤學者提到安丘、宜都和揭陽三個案例,開闊了與會學者們的視野。

  最后一位演講者是來自華東師范大學的曾剛教授,他演講的主題是《中國新城鎮建設的科學基礎與策略選擇——以山東萊蕪市為例》。曾剛教授從城鎮化理論談起,針對萊蕪市城鎮化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新城鎮建設策略,並重點關注了發展目標、路徑選擇、經濟動力和景觀風貌等方面內容。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北京論壇(2013)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