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北京論壇(2013)學術簡報】學生分論:壇保護的新希望(二)

2013年11月04日09:27   來源:北京論壇秘書處

原標題:【北京論壇(2013)學術簡報】學生分論:壇保護的新希望(二)

11月2日上午,北京論壇學生分論壇繼續在北京大學自然保護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舉行。本次會議的主持人劉炎林首先對會議主題作了說明,本節的會議共有兩個主題演講和四位學生代表發言。

  第一個大會主題演講是由來自美國的著名野生動物學家George Schaller講述世界自然保護狀況的沿革。他通過講述自己過去六十年中對山地大猩猩、非洲獅、老虎、熊貓等野生動物研究和保護的經歷,闡述了快速變化的人類社會對環境造成了越來越嚴重的破壞的現實。同時他還提到自己的保護理念,從單純的喜歡觀察、研究野生動物逐步轉變為致力於保護它們的過程,但是其中一直未改變的是自己對於美麗大自然的深厚情感。最后,他希望所有人能一起為保護我們共同賴以生存的家園以及其中的生物多樣性而努力。

  第一位發言的學生代表是來自貝寧巴西Abomey-Calavi大學的Chabi Djagoun,她演講的主題是用穩定碳同位素分析以確定非洲Pendjari生物圈保護區西非牛科動物的食性。她發現之前被認為是食草動物的侏羚和小葦羚,其實是以食用C3嫩葉為主的。林羚、灰小羚羊和紅腰霓羚則比之前的研究報道消耗了更多的C4。同時她還指出,如果納入更大地理范圍的研究數據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牛科食性的總體圖景。

  第二個大會主題演講是由來自美國阿拉斯加大學的Gary Kofinas講述“氣候變化對北極的影響及其適應”。他首先介紹了社會-生態系統的研究框架,然后他介紹了利用氣候變化模型模擬阿拉斯加的部分植被和哺乳動物的分布變化,並通過訪談了解了當地居民對於氣候變化的事實的記載及感受。最后,他對於未來在北極地區的適應性管理措施提出了若干問題。

  第二位發言的學生代表是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院的陳驥。他演講的主題是“模擬增溫對青海湖鳥島高寒草原群落結構影響初步研究”。他發現增溫使得原有群落逐步演替並趨於單一化發展。同時他還發現增溫也顯著地增加了該區域主要禾本科植物的地上生物量和其有性繁殖株個體的高度以及穗子的長度,同時也增加了有性繁殖植株的比例。最后,他指出由於小氣候作用, 環境條件誘發導致的土壤溫度的改變, 會使得植被的種群結構、典型物種生長特征、地上生物量及繁殖分配發生改變。

  第三位學生代表的發言是由來自印度尼西亞林業局的Erlinda Kartika講述“印尼西蘇門答臘地區人—虎沖突中關鍵決定因素和人類的影響”。她首先用一個生動的動畫向大家介紹了人和老虎之間的沖突。她的研究發現老虎對人造成的間接影響顯著地解釋了人與老虎之間的沖突,她建議應該通過環境教育來提高當地人對於老虎的容忍程度。此外,她還介紹了她在當地建立起的一支由當地村民參與保護老虎隊伍的情況。

  第四位學生代表的發言是由來自中國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的陳海燕講述“1980∼2005年內蒙古地區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的時空變化分析”。他的研究發現在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的雙重壓力下,內蒙古中東部平原耕作區、森林保育區、中西部山區草原荒漠化治理區,在2000年后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存量都呈現出了增加的趨勢。他指出,此研究結果可以為科學合理劃分生態功能區、規劃實施生態修復與保育工程、建立生態補償機制提供參照。

  最后,在總結階段,Gary Kofinas教授高度評價了今天上午的各個發言,並主持了后面的問題和討論環節。其中,Andrew Bamford 和Ullas Karanth教授再次強調指出保護問題通常都很復雜,也通常沒有簡單或者單一的解決方案,我們必須保持謙遜,通過科學研究來逐步了解和解決它們。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北京論壇(2013)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