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Nay Htun:要運用傳統智慧與創新來塑造我們的未來

2013年11月02日09:45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圖為:美國紐約國立大學教授Nay Htun 進行演講(王璇 攝)

點擊進入>>北京論壇(2013)分論壇現場直播 

人民網北京11月2日電(萬鵬)由北京大學、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和韓國高等教育財團共同主辦的北京論壇第十屆年會——北京論壇(2013)分論壇(中國與世界環境保護四十年:回顧、展望與創新的第二場:全球背景下的中國)今天上午9:00在北京大學英杰交流中心陽光廳舉行。美國紐約國立大學教授Nay Htun先生首先進行演講,全文如下:

我們這個分論壇的主題是中國與世界環境保護四十年:回顧、展望與創新。我在准備幻燈片的時候就想,差不多也是在四十年之前,具體說是37年之前,1977年的2月份我第一次來北京,當時我還在UNEP工作,而且非常清楚的記得我第一次來的時候的情景。在過去的這40年中,北京、中國都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在過去40年中發生的這些變化是前所未有的,對於我們歷史學的教授,我們的同事也會跟我們這樣講,在現在的歷史中也是一樣的。

我的報告分三個部分,非常快的回顧過去,可能我回顧的歷史要超過40年而有6000年,演講內容會涵蓋幾個主要的事件,舉一些例子。第二部分會關注我們的現狀,當代的情形,基本上也就是工業革命的歷程,最后的部分是我對未來的展望。

環境以及支持生命的體系,對於人類、對於靈長類是非常重要的,對於世界上其他的生命狀態也是同樣非常重要的,應該說這些因素之間是相互交織的。過去、現在和將來是相互聯系的,現在發生的事情可能在下一秒鐘就變成了歷史。而且也會決定未來可能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這些都是相互聯系的,所以我們會說無視歷史是不可以原諒的,但是我們也不能太拘泥於歷史,不能太沉溺於歷史,我們應該向前看,簡單迅速的看一下過去的歷史。

“和諧”這個詞在我們這個論壇上是一個關鍵詞,很多學者尤其中國的演講者都會談到“和諧”這個詞。中國文化中對於世界和宇宙的理解就是以這個為核心的,而且中國的哲學也非常關注和諧。最初這個理論出現在大概2000年之前,在中國戰國時期就認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后來在漢朝有進一步的發展,宋朝又有儒家學者進行了進一步的闡釋。在世界的其他地區,比如說在公元前6000年的時候,世界一些地方出現大規模的亂砍亂伐,還有過去2000多年出現了環境的狀況,過去的人類學家和歷史學家對這段歷史有很好的記載。公元前2700年時出現了世界上第一部保護森林的法典,這是在美索不達米亞出現的,然后在公元前1500年的時候土壤的腐蝕又出現在中美洲地區,后來印度的一位國王,他最初提出了要保護自然,而且要保護所有形式的生命,包括菌類和植物。另外,在公元前500年時又在羅馬出現了更有規模的耕種、種植和水利的行為。

另外,我們也可以看到在接下來的歷史中,在公元535年羅馬的賈斯汀大帝頒布了法典,第一條是用法律規定自然界中的東西是全人類共同擁有的,包括流水、海洋以及海岸,1340年到1770年在歐洲的黑死病導致了2000—3000萬人的死亡,這是整個歐洲的數字,而在全世界大概導致7500萬人死亡,1666年黑死病在倫敦導致超過10萬人死亡。富蘭克林在1750年時挺身而出抗議水的污染,托馬斯預測最終污染會導致食物和其他資源的枯竭。隨后出現了一些新的技術改進了人們的生活條件,比如發明了沖水馬桶,我在倫敦上學時看到了很多當時還沒有沖水馬桶的時候倫敦是什麼樣的圖片,在英國和其他國家如果想要廁所的話,人們有的時候當然有不同的措詞,有人說洗手間,有人說去方便一下。18世紀開始出現工業革命,我想要強調的是,在這裡列出了兩個標准,第一個是世界人口的變化,第二個是汽車的變化。那個時候全世界人口大概是10億人,煤取代了水成為主要的能源。我們經常談空氣污染的問題,但是這是一直以來都有的問題,還有我們看到了一些流行病在歐洲出現了,隨之也出現了公共衛生體系的發展,還有在美國、歐洲也出現了更好的排水體系。

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和我人類學家的朋友交流過的觀點,我們可以看一下在亞太地區,比如說柬埔寨、中國、泰國,這些國家中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城市,這些城市歷史已經超過兩千年,他們出現了新的進程叫做城鎮化。城鎮化實際上兩千年以來一直有的,在這些城市中有很多他們的建筑、他們的結構,現在還是保留下來的,很重要的是這些古城有藝術博物館,代表著文明,其中有很多都是位於一些干燥的內陸地區的。我去過這些城市,而且我在大多數的城市中有一些項目,那時候我在UNEP工作,比如說在伊朗,我在那花了很長的時間,在這些城市中每一滴水,每一分一毫的自然資源都是被高效的有效的使用的,人們不會浪費這些資源。

下面看一下現代的情況,從19世紀工業革命開始,全世界的人口從10億人增長到20億人,而且汽車大概是到了8000輛,實際上這個數字還沒有北京大學現在門前經過的車的數量多,第一輛車出現之后一直到這個時間大概是8000輛了,1927年我們看到汽車的數量大概在600萬了,我們再可以看到在接下來的年份中又出現了迅速的變化,而現在要獲得具體有多少輛車已經很難了,准確的數字已經很難獲得。什麼叫車,什麼叫一輛機動車,是摩托車還是迷你車,這個定義非常難確定,而且現在也沒有統一的分類。摩托車是不是要包括進去呢?三輪車是不是要包括進去?所以如果我們都算進去的話肯定10億輛是有了,而且數字還在不斷增加。每一輛都是使用或者是柴油或者汽油的內燃機,就會釋放出二氧化碳。

在美國、在英國,后來人們又舉辦了全世界的第一次關於空氣污染的會議,倫敦的空氣污染狀況是全世界研究的一個焦點,1952年的倫敦霧實際上是獲得了很多學者的關注,有一篇論文就是關於倫敦霧的,他們指出倫敦霧是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污染事件之一,並且政府、公眾都參與到這個事件中,這篇論文寫的時候我還是在英國上學,在當年的6月份,人們說倫敦的霧霾太嚴重了,連鴿子都不能飛了,我跟大家講,當時能見度連10米都沒有,而且三四個小時我就必須換一件襯衫,因為襯衫很快就臟了。現在我們可以看到倫敦已經情況好多了,我也經常去倫敦,因為我在倫敦的一些大學裡擔任客座教授,我與那些學校的互動非常緊密的。1972年斯德哥爾摩會議舉辦,我們可以看一下他們列出的行動計劃中的原則還有建議,並且建立了UNEP,在內羅畢很快我加入了聯合國工作,在1972年確定了世界環境日之后,也就是說每一年的那一天世界都應該去關注環境,但我覺得不應該僅僅是每年的6月4號,而是每一年的每一天都應該去關注環境。我們看到了各個國家環保部的建立,1972年隻有八個國家有類似的政府機構,是負責環保的,但是那時候還沒有環保部。十年之后就112個國家有了這樣的部門。

我們再看一下2000年的千年峰會,千年峰會也是第一次有了一些關於環境的量化目標,空氣的污染仍然是繼續影響著人類的健康,歐洲環保署也公布了有多少人在西歐地區的壽命因為空氣污染而降低,世界衛生組織說24%的全球的疾病的負擔是由於環境的問題所造成的,所以環境問題不僅僅是空氣的污染還有海洋的污染,都造成了很大的損失,包括在醫療方面的、經濟方面的,所有的這些問題在過去的幾百年都造成了物種的滅絕。我們可以看到這300年以來,二氧化碳的濃度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那未來會是什麼樣子呢?在氣候變化政府間委員會第五次的評估報告中,就是在三個月所出台的關於自然科學基礎的報告當中,也說氣候變化所帶來的變化是前所未有的。所有的體系都造成了影響,包括生態影響、政治體系、社會體系,對人類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影響所有的人類。我們在座的很多人是研究環境的,我們應該把自己的視角放的更寬廣一點,應該從全球安全角度思考這個問題,我想給大家講一下我們所需要的三個變革:

一個是碳的變革,另外是材料的革新,特別是我們在仿生學方面的一些新材料的創新,這些創新是可以幫助我們來解決環保問題的,在我的幻燈當中我還列出了在碳的變革當中我們可以做一些什麼,每年都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在材料方面也是如此,我們現在可以看到在材料方面的一些變革,還有在人們的行為方面的變革,在美國碳是有價格的,就是25美元/噸,很多人都在說我們不僅僅應該設定碳的成本,還要考慮到碳的社會成本,有越來越多的報告和參考文獻來談這個問題。實際上要是考慮到社會成本的話,每噸碳的價格能夠高達850美元,這樣高昂的碳的成本就要求我們進行行為的改變,我們看到很多的媒體都在呼吁著要進行社會行為的改變。我們是有非常迫切的緊迫感的,要進行創新、要運用傳統的智慧,也要應用最新的科學技術,因為這些都將塑造我們的未來。謝謝。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北京論壇(2013)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