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營改增”引領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
201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拉開大幕,為保障我國經濟平穩運行、推進民生等重點領域持續改善、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發揮“護航”作用的一年。
處於轉型期的中國經濟,既需要在國際經濟形勢不明朗的局面下保持平穩運行的態勢,又迫切需要抓住一個個“契機”,激發新的增長動力,為更長遠的發展做准備。2013年,正是以“營改增”為代表的一系列財稅體制改革措施,帶給中國企業、中國經濟新的發展機遇。
成立於1956年的中石化洛陽工程有限公司,是集技術專利商與工程承包商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近幾年是公司走出國門,在海外發展的“黃金期”,而降低成本、減負前行成為了關鍵。今年8月1日納入“營改增”后,企業當月就實現100%的減負。
“8月份銷售收入9182萬元,實現銷項稅額1201萬元,進項稅額2224萬元,進項稅額大於銷項稅額,因此,當月公司應納增值稅為零。”中石化洛陽工程有限公司財務工作人員表示,“營改增”對企業的影響,遠不只是減少稅收這麼“簡單”。
原來,“營改增”后,境外工程設計和技術服務收入可以享受零稅率政策優惠,這對於企業開拓海外市場、發展境外工程技術服務業務可謂是重大利好。據了解,在“營改增”的助力下,中石化洛陽工程有限公司2013年全年將實現營業收入70億元。由於近3億元的境外設計收入將享受多達0.18億元退(免)稅優惠,企業承擔的哈薩克斯坦阿特勞煉油廠石油深加工項目得到更好地推進和發展。
截止到9月底,我國通過“營改增”實現稅負減輕的納稅企業共有222.3萬戶。預計全年減收規模為1200多億元,全部推開后預計每年可減稅約2000億元至3000億元。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日前表示,我國將加快推進營改增、消費稅、房產稅、個人所得稅以及資源稅等重點稅種改革。“營改增的全面推進將開啟中國新一輪財稅改革。”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說。
以營改增為引領,我國正在加快構建更加公平有效簡潔的稅制結構。“今年以來,稅收結構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白景明表示。在9月份稅收收入中,營業稅出現了負增長,而企業所得稅實現了49.5%的增長率,同時增值稅增長了10.8%。
“這不僅說明了營改增等稅制改革在轉移稅源、調整結構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還進一步表明財稅改革推動企業、行業轉型升級的效應開始凸顯。”白景明頗有感慨地說,財稅體制改革發揮出最顯著的效應,就是通過促進產業結構升級,逐步告別“產能過剩”、“技術落后”這些標簽,為經濟增長制造內生動力,今后一個時期,這種效應釋放將更加明顯。
隨著營改增等一系列稅制改革的進行,不僅打通了二、三產業抵扣鏈條,降低制造業成本,鼓勵科技創新,還有利於第一、二產業內部生產性勞務更多地向外剝離,在促進第三產業市場規模擴大的同時,推動各產業之間更為廣泛的分工協作與融合發展。
除了稅收領域,完善財政體制、優化支出結構、深化預算管理體系改革也傳遞出諸多新動向。
今年以來,全國和地方財政收入不同程度地出現增速下滑現象。上半年,內蒙古、陝西、河南、遼寧等多個省份的財政收入增幅低於預期,財政收入連續較大幅度負增長的內蒙古更是引人注目。中央財政收入負增長的態勢從年初延續至5月,之后幾個月才慢慢恢復增長態勢。在這種形勢下,2013年全年財政支出將超過13.8萬億元,比去年增長10%,財政收支矛盾如何化解,民生等重點領域支出如何得到保障?
一方面,國家今年安排財政赤字1.2萬億元,比去年預算增加4000億元,保障財政資金的充足,更好地發揮積極財政政策在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中的作用。
另一方面,提高財政資金管理水平,大力度整治專項轉移支付項目偏多、資金散亂小等問題,並進一步完善預算管理制度﹔今年明確提出“三公”經費等財政信息公開2015年覆蓋到縣級,同時嚴控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經費等支出﹔中央國家機關各部門一般性支出統一壓減5%,預計全年相應壓減中央財政支出200億元。
“把保障改善民生作為公共財政的優先方向,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同時注重提高資金績效,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廣大人民群眾。”樓繼偉說。
在切實防范財政金融風險方面,我國已明確提出,通過加快建立政府財務報告制度、完善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預警機制、嚴控地方政府新增債務以及逐步將地方政府債務納入財政預算管理等一攬子舉措,多舉措清除地方債風險隱患。
財稅體制改革是涉及國家經濟體制的頂層設計,同時又是關系到老百姓居住環境改善、就業問題解決、生活水平提高的“接地氣”問題。目前,財稅改革取得初步成效,正引領新一輪改革進入“深水區”。人們認識到,隻有進一步全面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才能有效解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面臨的諸多難題,才能順利推進政府機構改革乃至整個經濟體制改革。(記者 崔文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