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北京高考改革大手筆觸痛了誰

全國教改隻邁出一小步,真正難啃的骨頭在后面

2013年10月23日08:53   來源:中國青年報

周一,北京市公布了《2014∼2016年中考中招改革框架方案》(征求意見稿)、《2014∼2016年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方案”),方案一公布,社會輿論猶如經歷了一場地震。人們在感嘆北京高考改革步子之大的同時,也提出了不少質疑和不理解。

中國一向是一個重視考試的國家,中考、高考更被視為改變學生命運的大考,北京的嘗試在全國具有示范與風向標的作用,勢必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因此,本報記者第一時間聯系到部分專家、學者和家長,力圖幫助整個社會更加清醒、理性地看待即將進行的這場改革。

英語:是拉大鴻溝還是回歸本位?

“到2016年北京市的高考語文的分值由150分增加到180分,英語則由150分減為100分,其中聽力50分,同時,實行社會化考試,一年兩次考試,學生可多次參加,按最好成績計入高考總分,成績3年內有效。”方案中的這段描述,成了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同時也成為爭議的焦點。

北京市的改革方案剛剛出現在網上,某門戶網站就挂出了一個調查,僅僅幾個小時就有幾千名網友參與了調查。結果顯示,70.4%的網友支持高考降低英語分值。有專家分析,眾多網友支持降低英語分值,其實更多的來自於人們對應試的恐懼,同一項調查印証了專家的這種觀點,調查中62.5%的人坦承自己學習英語的動力來自於“應付升學與考試”。

“這反映了當前我國英語教學的現狀。”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說,一直以來,我們都把英語當做知識來學的,因此,不少學生學了多年英語,會做很多英語題,對英語語法了如指掌,但是卻不能熟練使用。

這種觀點有不少支持者。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的程方平教授指出,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把另一個國家的語言擺在這麼重要的位置上,“當英語成為從幼兒園到博士后的噩夢時,英語不得不改。”

雖然不少專家認為本次考試改革是讓英語回歸到學科應有的位置上,是一種理性的回歸,一些家長卻開始了另外一種行動。

園園從幼兒園大班起就有一個英語“私教”,每周上一次課,已經堅持3年了。21日晚上,園園的媽媽給“私教”打了一個電話,商量每周再多上一次課。“現在已經是什麼時代了?全球化了!這一改估計學校不重視英語了,我可不希望女兒斷了一條腿!”

跟園園媽媽有著類似觀點的人並不少,一位文化工作者憂慮道:“這樣的改革無疑會更加拉大城市和農村教育的鴻溝,因為城市孩子還有輔導班可上,而農村的孩子則很有可能一下子放下英語的學習,將來到了大學他們之間的差距隻能越來越大。”

“國際化並不等同於外語的學習,它還包含很多其他內容。”程方平說,人們的這種解讀無疑是不理性和不科學的。

北京市教委新聞發言人李奕說:“英語減分,並不代表不重視英語。這麼多年來,我們非常重視英語,但學生學了十幾年二十年,依然聽不懂張不開嘴。這與教與學的方式,教師素養、語言環境等等關系密切。我們這次只是從考試的角度切入,來治療英語教學的痼疾。在英語教學上的改革與變化我們不久將適時公布。”

分數變化了問題就解決了?

減了英語的分數、提高了語文的分數,這一增一減間似乎讓人們讀出了教育主管部門的傾向性——引導學生更加重視語文學科的學習。

不過,語文分數的增加並沒有讓搞語文的人真正樂起來。

北京市某區教研室一位王姓研究人員指出,現在語文的問題並不真正出在高考上,整個中小學、尤其是小學的語文教學非常成問題。“如果你到小學三年級的作文課上看看就知道了,教師的教學非常僵化、學生對學習非常抗拒,簡直是慘不忍睹。”

“考試的推進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改革考試只是先走了一步,后面還應該配套一攬子的工程。”程方平說。

程方平介紹,他曾經帶領一個團隊在北京一所薄弱中學進行了為期一年的實驗。薄弱校中有些孩子中學畢業時連一篇完整的作文都寫不出來。“我們就從讓孩子看圖寫一句話開始,慢慢引導、慢慢練習,經過一年的努力,這些孩子能寫出上千字的作文,而且是非常好的作文。”

因此,改變學科在高考中的分數僅是改革的一個步驟,更為重要的是提高全體教師的素質,改變教學方式,才能真正改變學校教育現狀。

“分數分配的改變還要注意另外一個問題。”儲朝暉解釋說,有文科或理科偏好的學生其實是符合一個正態分布的,以前曾經出現過女生高考成績好於男生的情況,這與一些女生英語和語文成績更突出有一定關系,現在把英語的分值降低,同時提高了語文的分值“有可能會出現新的問題”。因此,改變高考各科分值所佔比例,還要有更科學的論証。

學得容易了就能減負?

北京市本次公布的中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見稿)遵循的一個主要指導思想就是減負、均衡和公平。

不過部分網友和學生家長們對此卻持懷疑態度。甚至有網友調侃道:“我覺得這是培訓界的陰謀,因為學校不重視英語了,考四六級、考托、考研等難度加大,不得不去外邊的英語培訓機構學習,噢耶!”

在某門戶網站上進行的調查也顯示,一半的網友認為即使高考降低了英語的分值,並不能減輕他們(或孩子)的學習壓力。

“不是學得容易了就能減負,”儲朝暉說,更重要的是看學生是否在進行自主學習,如果孩子的學習是由別人強壓的,再容易也會是負擔,但是如果是孩子自主要學,即使是很難的內容也不會讓孩子覺得累,反而會帶來快樂。

其實,給北京的學生造成巨大壓力和負擔的不僅僅是高考,還有“小升初”。

“還要下大力氣改變小升初的局面,這些初中校不能再存在著明顯的三六九等了,”程方平說,否則壓力和負擔是很難真正減下來的。

北京市教委主任線聯平說,由於歷史原因,北京的教育確實不均衡,有些區名校如雲,有些區的優質資源就比較少。而辦學水平的提高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包括校風、師資力量、學生素質等等。雖然北京市有很多好學校幫扶薄弱校的“手拉手”項目,但普通的學校要變成名校,是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的。“走老路,教育的很多問題解決不了,所以要用力度大一點的手段。”線聯平說。改革一定是一套組合拳,是個復雜工程,“我們的目標就是要減負、緩解擇校的壓力,體現教育公平,這是一次信息傳遞。”

高考改革隻邁出了一步

真正“難啃的骨頭”還在后面

與社會上的熱烈討論相反,專家們對北京市推出的這次改革的評判顯得比較冷靜。

“北京這次推出的高考改革其實主要集中在考試評價上。”儲朝暉說,對於高考的改革來說這僅僅是一小步。

儲朝暉認為,高考的改革最終的目標是讓學生和高校都擁有較大的自主性,學生自主地選擇高校,高校也不是被動地等著學生來,“要讓學校和學生像‘自由戀愛’,而不是中間強塞進一個媒婆。”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也持類似觀點,他在博客上撰文指出真正的“啃硬骨頭”不是高考科目改革,而是錄取制度改革,這就是按國家教育改革綱要確定的高考改革思路,推進政府放權,落實大學的招生自主權、擴大學生的選擇權。其實,實行這樣的考試、錄取模式,根本不需特別關注英語科目的改革,因為各校在自主招生中自會根據辦學定位、特點提出不同的英語要求,這就讓英語教學真正回歸本質,從全民“一刀切”學英語,轉變為學生根據興趣、學業和職業發展選擇性學英語。

“高考改革還要更加強調專業性”,儲朝暉說,考試本來就應該是一個獨立的第三方評價,它要求人員的專業性、程序的專業性,同時也要求過程的專業性。因此,“政府不應該直接成為考試的指導者,不能直接站到前台。”要想改革成功,政府就要做好自己的定位。

再有,還要增加高考的透明性,讓老百姓對高考的每個過程都能清清楚楚地看到。

“還有就是要強調高考的公正性。”儲朝暉說,北京市這次提出的方案中特別提到了“公平”,其實,公正是公平的路徑,如果忽視了這個路徑,“公平將會是水中的月亮”。

無論怎樣,中國教育中最敏感的高考改革已經拉開了序幕。改革就像一副多米諾骨牌,推倒了第一張才會產生連鎖效應,否則隻能原地不動。正如北京市教委主任線聯平說的那樣,“對教育改革有人認為向東有人認為向西,有人認為該原地不動。光爭論,一年兩年也爭不完。我們歡迎有建設性的意見,推薦有價值的配套措施,大家一起為現代教育的改革找到出路。”(記者 樊未晨 堵力)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朱書緣)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