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新立
核心提示: 我們在新領導集體的帶領下,再經過10年大奮斗,中國13億人口就可以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這對世界經濟格局和人類歷史的影響將十分深遠。實現這個目標關鍵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打造經濟升級版
去年,我國的人均GDP達到了6090美元,如果未來10年我們能保持一個持續健康的發展態勢,那麼到2020年就可以實現雙倍增目標,到2022年就可以跨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即人均GDP達到12000美元。12000美元是什麼概念呢?就是高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的分界線,也就是說我們在十八大新選出領導班子的帶領下,再經過10年大奮斗,中國13億人口就可以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這對世界經濟格局和人類歷史的影響將十分深遠。實現這個目標關鍵要靠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打造經濟升級版,不能再走傳統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來實現高增長的老路。打造升級版,我覺得最重要的要過四道坎,要實現四個硬指標。
一道坎:農業的勞動生產率要趕上第二三產業的勞動生產率
先看一組數字:目前,我國農業勞動生產率隻有二三產業的28%,農業生產率佔全社會勞動率的36%,農業增長值佔GDP的比例是10%,也就是說我們用36%的勞動力創造了10%的價值。這就決定了農民的收入跟城市居民的收入相比,差距比較大。差距較大的原因在於雖然農村創造出來財富,但農業生產率低,城鄉差距很難縮小。所以,打造升級版第一個硬任務就是要加快將農業勞動力、富余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提高農業生產率,使農業生產率能夠逐步接近社會平均生產力,使農業變成一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與此同時,我國城市人口也會相應增加,如果今后8年,城市化率能夠保持每年提高一個百分點,到2020年城市化率就可以達到62%,到2030年,就可以達到70%,可以基本實現工業化、現代化這樣一個歷史任務,城鄉差距就會明顯縮小。根據國外經驗,凡是進入高收入行列的國家,農業的勞動生產率都是趕上或者超過了二三產業的勞動生產率,城市化率都達到70%左右。如果我們的農村還是6億多人口,農業勞動力還是2億8千萬人,我們是不可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也不可能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因此,這是未來10年要啃的第一個硬骨頭。改革的路子是,通過減少農民來富裕農民,使我國農村能夠在發展水平、農村人的生產水平等方面跟城鎮基本拉平,能夠過上現代化生活。
二道坎:發展戰略性新型產業,培育新的投資熱點和經濟增長點
第二個硬指標是產業結構要實現從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為主,向技術密集型、知識密集型為主的轉變。從我國產品的出口結構看,技術密集型、知識密集型的比重達到2/3以上,基本上還是出口勞動密集型的產品,進口知識技術密集型的產品,比如說現在一年進口的芯片就花了2000億美元,折成人民幣達1萬2千多億。如果這些能夠在國內生產,單位GDP的能源消耗就會大幅度下降。另外,我國進口的經濟化工產品達2000多億美元,如果這些能夠在國內生產,不僅可以減少對進口的依賴,還可以成為我們出口的產品。所以,我們的產業結構如果還是靠鋼鐵、水泥、電解鋁等這些資源密集型產品打天下,靠襯衣、玩具等這些勞動密集型產品闖世界,我們就很難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經濟增長速度也不可能始終保持高速。實現這一指標的改革路子是,通過自主創新實現產業結構升級,發展戰略性新型產業,培育新的投資熱點和經濟增長點。
三道坎:單位GDP的能源消耗要繼續大幅度下降,環境污染的狀況得到明顯改善
十一五期間,環保的硬指標是單位GDP能源消耗下降20%,最后這個指標沒有實現,接近實現了,降低了16%,成效是很明顯的。如果十二五、十三五,每個五年計劃都能夠再下降單位GDP的能源消耗20個百分點,到2030年,我們就可以實現單位GDP的能源消耗下降到40%以下,接近美國的單位GDP能源消耗。美國的GDP總量是我們的兩倍,而能源消耗跟我們差不多。當然了,美國能源浪費很大,所以我們降低單位GDP能源消耗的潛力是巨大的。再經過兩個五年計劃,或者更長一些時間的努力,單位GDP消耗指標能夠跟美國一樣。環境污染的壓力,資源消耗的壓力,將會大幅度下降,大氣污染的問題也應該能夠得到解決。現在對大氣污染的治理,技術都是成熟的,設備國內完全能夠設計生產,關鍵是體制機制跟不上。
舉個例子,脫硫脫硝的除塵,這個任務由排放方自己來解決,還是找一個獨立於排放方的、具有特許經營權的企業來完成,這是一個關鍵。曾經我們制定過一個制度,即脫硫脫硝除塵的任務要實行特許經營權制度,就是不能讓排放企業自己來監督,自己來執行,而要有獨立於這些企業的第三方,找另外一家企業來裝這些排放設備,監督排放。結果這個制度遭到了排放方企業的強烈抵制,最終沒有實行下去。我注意到,半個月前,《人民日報》刊登了一篇文章,說河北的某一個電廠買了一些環保監測設備,是舊設備、廢設備,安裝上以后白天開晚上不開。一個60萬千瓦的火電發電機組一年的成本是8000萬元人民幣,如果為了應付不開,這個成本就變成企業的利潤,大家就可以分獎金了,可以增加收入了﹔如果要開這8000萬的機器就會作為發電成本,可見利益的博弈非常激烈。我覺得特許經營權制度一定要堅持,脫硫脫硝除塵的任務一定要由第三方執行,要有獨立的、有特許經營權的企業來完成這個任務,並由環保部門監督,誰排放,誰出錢。當然政府也可以給些補貼,老百姓也可以承擔一點。
我們做事要講認真。如果脫硫脫硝除塵的任務不認真,光空喊,環境污染的狀況還是很難改善。如果認真把現在的脫硫設備都安裝上,一天24小時運轉,PM2.5會馬上大幅度下降。如果再加上水淋的方法,可以進一步提高環境指數。現在實際上還是一個體制機制的問題,不是技術問題。打造升級版的第三個關鍵點就是環境質量一定要有明顯改善。
四道坎:提高服務業從業比重
對服務業發展提出的目標是,服務業從業比重要達到50%以上,這也是一個紅利。現在我國服務業從業人員的比例隻有35%,全世界平均水平是62%,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是50%,我國服務業的發展還需大力提升。提升的路子是通過營改增等稅制改革,用10年的時間把服務業的從業比重由現在的35%提高到50%,這樣可以新增1億多的新崗位,可以向服務業尋找就業機會。
(作者為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