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0月18電 中國國家統計局18日公布數據顯示,在經歷上半年增速放緩之后,三季度中國經濟出現穩中向好態勢,增速達7.8%,比上季度反彈0.3個百分點。
統計數據顯示,與上半年相比,前三季度主要經濟運行數據全面改善。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3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1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2個百分點。
此間觀察家分析說,今年以來,以簡政放權為核心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釋放出更多政策“紅利”,在拉動中國經濟回暖並加速轉型升級過程起到重要作用。
李克強總理上個月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表示:“今年以來,中國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協調推進,主要得益於宏觀管理方式的創新。”“中國經濟發展的奇跡已進入提質增效的第二季”。
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負責人介紹,這一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以“一體兩翼”為目標,即以政府職能轉變為中心,“放”和“管”為“兩翼”,創新審批方式,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提高政府治理能力。
專家分析認為,不論是取消和下放部分行政審批事項,還是大力培育政社分開的社會組織、全面推廣政府購買企業和社會組織服務,都為社會投資創造了更大的空間。
中國新一屆政府不到一年時間裡,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審批事項已達221項,范圍涉及投資審批、生產經營活動審批、資質資格許可和認定等類別,其中包括取消能源企業發展建設規劃審批、鐵路客貨直通運輸審批、出版單位變更登記等,下放電力業務許可、港澳台在內地設立獨資醫院審批等。
國慶長假后連續多個工作日,位於外高橋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綜合服務大廳內,人潮熙攘,20多個服務窗口前常常擠滿了前來咨詢和辦理業務的商人。一些在海外創業的商人計劃轉戰國內,自貿區陸續推出的改革新政在他們眼裡是“滿地的新機會”。
9月挂牌的上海自貿區探索僅限定企業“不能做什麼”的“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等,被認為是中國政府轉變職能的試驗田。
“中國政府正在減少過度行政干預,將更多的主動權、決定權交給企業,交給市場。”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說,一系列簡政放權措施,有利於打破市場壟斷和壁壘,降低市場門檻,給社會資本提供更多機會,更好發揮市場的配置資源作用。同時,也有利於企業減少生產經營成本,激發企業和市場活力。
中國經濟在過去30多年保持兩位數高增長,主要依賴於土地、勞動力、環境等紅利,但隨著這些“外生紅利”逐漸消失,兼之其他因素,當前中國經濟進入7%到8%的中速增長期,面臨的矛盾和挑戰越來越多。民營經濟遭遇的玻璃門、彈簧門現象束縛了中國經濟的活力﹔一些地方和部門仍然把過多精力放在干預微觀經濟的具體運行上,影響了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
李克強指出,經濟下行時,用短期刺激政策把經濟增速推高,不失為一種辦法,但我們權衡利弊,認為這無助於解決深層次問題,因而選擇了既利當前、更惠長遠的策略,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穩定。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余南平認為,中國未來的發展必須轉變思路,並以創造“內生性紅利”為改革的再啟動點,而政府職能轉變就是制度性改革紅利創造的重要抓手。
在向企業和市場放權的同時,中國政府也在向社會放權,改革社會組織管理制度,今后成立社會組織,直接向民政部門依法申請登記,不再需要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
中部省份安徽出台意見,明確行業協會商會和工商經濟類的聯合性社會團體,一般隻吸收企業會員。政府及部門要從職能、機構、工作人員、資產和財務等方面與社會組織脫鉤,實行政社分開,推進自主辦會,增強其自主性和活力。
地方政府還開始全面推廣政府購買企業和社會組織服務。“隨著職能轉變的深化,相信未來會有更多政府購買服務事項,交給具備條件、信譽良好的企業和社會組織,為民間資本進入公共服務領域創造了巨大的空間。”安徽省知名社會學家范和生說。
政府在放權的同時,還在“管”字上做文章,工作重點轉到為市場提供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上來。同時強調,政府在納稅人的監督之下,杜絕貪污和浪費,做到低成本、高效率地為公眾提供服務。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丁元竹說,即將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還可能出台改革措施,進一步推動政府職能轉變,“管”“放”齊頭並進,體現了新一屆政府宏觀管理方式的變化,中國經濟和社會必將進一步釋放活力。(採寫:張澤偉、蔡敏、劉暢、張志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