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黃碧梅:休閑游呼喚落實帶薪休假

2013年10月10日08:2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休閑游呼喚落實帶薪休假(微經濟·小故事 大視野)

當一個國家人均GDP超過6000美元,一般而言,就步入了休閑旅游時代。勞動創造財富,休閑也創造財富。當前,不少國人休閑不差錢,就是差時間

國慶前夕,接到老同學電話,告知要來北京旅游。問及是否需要幫忙,同學笑言已安排妥當。同學在三線城市,小夫妻都就職於普通的事業單位。想著他們收入不高,既然說無須操心,也許是跟團旅游吧。

有點意外的是,見到同學一家時,他們開車前來。一看,是北京車牌。原來他們在北京租車自駕游。“一出首都機場,就有租車的店面,我連打車到酒店的錢都免了。代步車一天租金也就200元,還車網點可選的挺多。行程節奏自主安排,還可以順道到周邊城市轉轉。”同學對此輕車熟路。

“我和老婆都愛玩,結婚時約定:每個季度至少出省旅游一次,每年至少境外游一次,平時有空就到周邊走走。”同學說。

“你每年的旅游預算真不少!”我有點好奇多高的收入能支持如此生活品質。

“找個性價比高的方式,國內游人均3000元,境外的像東南亞一些國家,人均6000元也就夠了,一年下來18000元。我和老婆月工資都四五千元,房子買得早,房貸還清了,總體還能對付。”同學不覺有啥壓力。

“那也要有時間啊!”我算了算,這節奏基本是逢節日必出游。同學解釋:“還可以靠年假和周末串起來嘛!”

陪同學到頤和園轉轉,混在茫茫霧霾中看了一眼最近大熱的大黃鴨。一個大爺,端著老款的諾基亞手機,對著大黃鴨樂呵呵拍照,從穿著打扮來看應該是來自普通收入家庭。身邊的游人,看起來也以普通收入者居多。

確實,休假旅游,已經成為普通人生活的一部分。長假結束,同事見面的問候一律是:“去哪玩了?”

按照國際經驗,當一個國家人均GDP超過6000美元,就步入了休閑旅游時代。而2012年年末數據顯示,中國的人均GDP已達6100美元。

消費作為經濟發展動力的觀念早已成共識。勞動創造財富,休閑也創造財富。國人的休閑消費能力不差,消費意向不弱,但還是差時間。趁著長假一窩蜂往外擠,消費體驗難免打折。利用年假出游,性價比顯然更高。

可是,《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實施了6年,很多人還從沒享受過帶薪休假,尤其是中小企業職工。“沒有這氛圍,我怕提了這要求,老板不高興。”這是大多數人的普遍心態。權利的落實,不能全指望個人,要靠勞動監察部門更強力的監督,也要靠全社會休假氛圍的養成。帶薪休假得以落實,假日經濟才可能向平日延伸。

【微評】

@小皮球和香蕉梨:因為怕被開除而不敢提帶薪休假,這個情況很普遍,說明我們的社會很難全面落實帶薪休假。

@紫色木2001:家有中、小學生,所以外出隻有選擇寒暑假和法定節假日,明知這些時間人多收費高也沒辦法。

@北京窮學生:保証帶薪休假,一來可以分流放假人群,二來有利於促進公民合理消費假期。事實上那些假期福利很好的國家,法定假期並不多,但是公民個人帶薪假數量可觀並且有保障。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