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戰機呼嘯,海面艦艇馳騁,岸灘鐵甲轟鳴……仲秋時節,陸海空三軍部隊官兵演兵於浙江象山大地,海天之間呈現出一幅幅波瀾壯闊的練兵圖。
在遼闊的中國版圖上,象山只是一個彈丸之地,但每年從初春到深秋,有數以萬計的部隊官兵來到這裡演習駐訓,10多年來從未間斷。象山人民像戰爭年代支持子弟兵打勝仗那樣,全力保障部隊演習訓練,譜寫了軍民同心共筑強軍夢的時代壯歌。
聚力強軍夢,推動新時期擁軍工作實現“五個拓展”——
黃金海岸劈出“礪劍戰場”
象山縣有900多公裡海岸線,韭山列島是海岸線上的黃金地段,被列入省旅游開發重點。而這裡特殊的地形地貌,又是部隊開展實戰化訓練的絕佳“戰場”。
前幾年,南京軍區某集團軍提出要在該島建立海訓基地,有人擔心訓練影響旅游開發。對此,象山縣委、縣政府先后3次召開全縣干部大會,講清經濟發展與國防建設、局部與全局的關系,取得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將韭山列島20年使用權無償交給部隊。
黃金海岸線上劈出“礪劍戰場”,象山縣想的是國家,算的是大賬。
新的歷史時期,象山縣推動擁軍工作實現“五個拓展”:從被動滿足部隊需求向主動支持作戰准備拓展,從支持部隊一般性建設向支持實戰化練兵拓展,從幫助部隊培養兩用人才向鍛造新型軍事人才拓展,從政府支前向社會支前拓展,從節日走訪慰問向常態化支前拓展。
他們把加強支前力量建設作為服務部隊能打仗打勝仗的重要抓手,按照平時保障、急時應急、戰時支前要求,於2003年在全國率先成立了由200多條民船組成的民兵船運團,並制定出台了《新造民船貫徹軍事需求標准》。在大型造船企業建立民船軍用加(改)裝基地﹔組建起海上偵察、水上救援等多支民兵應急隊伍。每年都要組織民兵船運團和民兵應急分隊與演訓部隊開展實戰化對接演練,提升戰時海上支前保障能力。
多年來,象山縣擁軍支前形成傳統:事關部隊建設的事,縣主要領導都要親自過問,參與決策﹔無論修公路、打隧道,還是修碼頭、建港口,凡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都要預先進行軍事需求論証。
去年12月29日,象山港跨海大橋竣工通車。然而,大橋建設資金卻比預算增加了4個多億。當初縣領導拿著設計方案到部隊征求意見,海軍某部論証后提出,大橋淨空再提高8米,才能符合海軍艦艇航行需要。
“淨空提高8米,投資要增加4億多。”面對橋梁設計專家的回答,縣領導果斷拍板:重大建設項目必須考慮國防需求。他們4易設計方案,最終大橋通航高度達到部隊要求。
支持部隊演練,出台支前保障多方聯動新舉措——
“流動大軍”有了不動的“家”
今年5月,某旅開赴象山地域開展針對性訓練。從接到任務到進點入駐,隻有3天時間。
面對突如其來的任務,象山縣政府和人武部迅速啟動應急保障機制,17個部門分頭行動,一天內就解決了駐訓部隊基本生活保障、實彈射擊安全等11個棘手難題。
“想不到生活保障這麼好,想不到放下背包就能展開訓練。”看著“家”一樣的保障條件,駐訓官兵演練熱情高漲。
從初春到深秋,每年數以萬計的部隊官兵分期分批從四面八方到象山駐訓演習,10多年來從未間斷。為保障好這支“流動大軍”,象山縣委、縣政府和人武部探索建立了一套“黨委政府牽頭、相關部門參與、縣鄉村三級聯動、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擁軍支前保障機制,從組織領導、工作方式到場地設施、飲食供應等20多個方面進行了具體規范。
讓駐訓部隊從“柴米油鹽”中解脫出來,集中精力“上戰場”,象山縣積極探索社會化保障方法路子。他們指定縣醫院為駐訓官兵醫療救護點,開辟就醫“綠色通道”,新增百余種藥品目錄,定期組織醫護人員為官兵義務巡診﹔專門投資800余萬元,改造和新建軍糧供應站、蔬菜供應基地,安排專人專車給部隊運送,拿出專款補貼菜價,大大減輕部隊負擔。
“流動大軍”在象山有了不動的“家”。如今,每當部隊演訓前,海事部門劃定海上訓練演習水域,借助媒體發布航行通告,指派海巡船艇巡邏警示﹔公安局和鄉鎮派出所迅速啟動聯防聯治機制,及時通報駐地民社情,對部隊駐訓點進行檢測和排查﹔氣象部門密切關注天氣海況,第一時間將氣象預告通報部隊。
高架嶺隧道是象山通往外界的必經之路。前些年,因陸上交通不發達,給海軍某部后勤保障和陸上機動帶來不便。他們提出在隧道附近建一條訓練專用道路的申請,縣政府現場辦公,2個月就建成一條軍事專用車道,提高了部隊機動能力。
發揚擁軍傳統,把為子弟兵做事當作榮譽——
老房東支前激情勝當年
象山縣東陳鄉村民王興春是南京軍區某旅駐訓官兵的老房東。去年王興春在房屋原址新建了三層樓的小別墅,准備給兒子當婚房。今年6月,進駐象山的該旅聽說后,打算另外聯系住處。王興春帶著兒子找到旅領導,說兒子結婚可以推遲,讓官兵一定要繼續住他家。
幾經協商,部分戰士住進了王興春家的別墅,這一住就是3個多月。駐訓結束時,部隊要給經濟補償,王興春堅決不收:“部隊到這來訓練為的是咱老百姓,我們為部隊做點事應該!”
每年部隊駐訓期間,象山人民群眾都要騰出近萬間房子給子弟兵住,將數千噸糧油蔬菜送到部隊,清場轉移數百戶島上居民,臨時停產關閉幾十個漁業養殖場……目前,全縣建有擁軍支前社區、服務站、服務點60多個,各類群眾性擁軍支前機構30余個。
“象山人民的擁軍熱情,源於深厚的海防歷史文化積澱和革命老區擁軍支前傳統的傳承。”寧波軍分區政委朱寶定說,象山自古就是海防重鎮,明朝末年戚繼光在此操練水軍抗擊倭寇﹔抗戰時期,這裡打響了浙東“石浦抗戰”第一槍……雖然硝煙早已散去,但居安思危的意識如同血液一樣流淌在象山人的身體中,老百姓都把能為子弟兵做事當作榮譽。
前幾年,空軍某部首次在象山一小島進行實兵實彈演習,小島附近海域須清出一大片養殖水面。島上100多戶漁民大多靠水面捕撈和種養殖為生,實彈演習會給漁民造成經濟損失。
讓部隊官兵沒想到的是,轉移通知發出12小時內,在近海捕撈的所有漁船都中斷作業返航回港,300多名漁民全部轉移進入島上坑道。近幾年,該部先后6次在小島進行實彈演習,隻要部隊通知清場和轉移,漁民們都愉快服從,不講任何價錢。
“練精兵,打勝仗!”象山人民擁軍支前的高昂熱情,激勵著駐訓官兵刻苦訓練,不負重托。
(記者 呂社生 邵敏 左貴東)
壓題照片:象山縣民兵船運團保障部隊演訓前舉行誓師大會。趙繼承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