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

經濟形勢專家談:以擴內需調結構實現穩增長

鄭新立

2013年10月09日07:5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今年7月底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我國發展仍然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要積極有為、創新求進,堅持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在消費和出口增速短期難以大幅回升的情況下,要實現經濟穩定增長、健康發展,保持合理投資增長就成為關鍵。我們應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盤活存量、優化增量、著力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加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特別是把資金引導到有利於促進結構優化的投資領域。引導投資,應把以下幾個領域作為重點。

加快城際高鐵和城市軌道交通建設

鐵路是綠色運輸方式,單位運輸量的成本僅為公路、航空的1/10到1/100。建設高鐵可以在300公裡半徑范圍內形成一小時商務圈,能夠有力促進城市群發展,改變現有城市布局。我國人多地少,發展高鐵適合國情,高鐵可以成為新的投資熱點和經濟增長點。雖然現在鐵路建設有兩萬億元債務,但不必過於擔憂。在鐵路快速發展階段,出現一定規模的債務是正常的。應通過股權投資多元化、發行長期建設債券和貸款証券化等措施,為鐵路建設籌集資金,加快在全國形成高鐵網絡,為經濟發展提供更好的交通運輸條件。發展城市軌道交通是破解交通擁堵難題的有效途徑。我國人口規模200萬以上的城市大部分沒有地鐵和軌道交通,這是造成城市交通擁堵的重要原因。加快城際高鐵和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可產生巨大需求,使閑置生產能力得到利用。

擴大新型農村社區建設

根據河南省新鄉市等地的經驗,適應農民改善居住質量和生活環境的願望,可以選擇工商業比較發達的鄉鎮或中心村,集中建設新型農村社區,配套提供各種公共服務設施,以建筑成本價賣給農民,與農民原有的宅基地相交換,節省的宅基地可作為新增建設用地或耕地。採用這一辦法,把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與工業園區和農業耕作區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形成聯動機制,不僅能推動農村居住與產業空間布局的有序調整、建設美麗鄉村,而且能對發掘農村巨大潛在需求、拉動經濟增長發揮重要作用。應將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與城鎮社區建設統一規劃、統一管理,在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等方面實行一體化的制度和政策,逐步消除城鄉之間的差距。

加強城市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城市應重點解決進養老院難、入幼兒園難、停車難等問題。隨著人口老齡化不斷發展,空巢老人越來越多,養老產業迎來發展機遇。應把居家養老和集中養老結合起來,提供多層次的服務。隨著兒童學前教育越來越受重視,幼兒園設施不足已經成為一個突出矛盾。應加快養老院、幼兒園建設和護工、幼兒教師培養,以滿足社會新增長的需求。隨著轎車普及率的提高,城市停車難問題日益突出,加快建設立體和地下停車場非常必要。此外,城市應把為農民工提供公租房納入保障房建設范圍。特別是在那些農民工比較集中的城市,農民工為城市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理應為他們提供公租房。這樣也有利於穩定職工隊伍,增強城市的整體競爭力。城市公共服務設施具有巨大需求,可以採取多種方式吸引社會資金投入。應當說,解決城市公共服務供給不足問題,關鍵在於政策到位。干好這件事,既能拉動投資,又能啟動消費,還能擴大就業,可謂一舉多得。

把環保產業作為新的投資熱點和經濟增長點

今年一些地區出現的大面積霧霾天氣,不是偶然發生的現象,而是環境污染長期累積的結果,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國務院最近推出了治理大氣污染的政策措施,應以此為契機,加大對環保產業的投入。生態環保產業所提供的清潔的空氣、干淨的水等公共產品,具有共享性的特點,其投入的成本不可能像一般商品那樣通過市場交換來實現價值補償,隻有通過政府頒布強制性污染物排放標准並嚴格監督實施使其普遍進入生產成本,才能實現價值補償。如果說過去我們發展水平比較低,忽略了產品的環境成本,那麼,現在人均GDP達到了6000美元的上中等收入國家水平,已經能夠承受環境成本。即使少量困難家庭承受不了,也可以通過給予困難補助的方式解決。如果能夠建立起公共產品價值補償機制,使投資環保產業同樣能夠贏利、能夠創造GDP、能夠增加就業,就能吸引大量社會資金投入,生態環保產業就能成為新的投資熱點和經濟增長點。

目前,治理污染的技術設備越來越成熟,而且相當大部分國內能制造。比如,治理大氣污染的脫硫脫硝除塵裝備國內都能生產。隻要改革生態環保體制,出台強制性禁止排污的措施,使所有企業都處在同一競爭規則之下,吸引社會資金投入就有可能。目前造成大氣污染的主要行業包括煤電、鋼鐵、水泥、化工等,都可以採取措施降低污染排放。汽車尾氣污染可通過提高油品質量加以治理,其技術是現成的,關鍵在於需要用戶承受一些成本提高的負擔。在普遍採取環保措施之后,環保設備和環保產品生產規模擴大,成本就會降低,用戶負擔就可以減輕。關鍵問題在於,抓緊建立能夠調動社會資金投資環保產業積極性的新機制。

針對大宗進口物資實行以產頂進

去年,我國進口總額超過1.8萬億美元,其中石油和化工產品達4000多億美元。我國有豐富的煤炭資源,有成熟的煤炭直接液化和間接液化技術,煤制烯烴、煤制芳烴的技術也已取得突破,成本均低於進口。發展煤制油和煤化工,既能降低對進口的依賴,又能增加就業,應當放手去做。特別是作為重要化工中間原料的對二甲苯(PX),由於近幾年沒有投產項目,已造成對進口的過度依賴——去年進口超過700萬噸,佔國內消費量的62%。日本、韓國對二甲苯產量的2/3出口到我國,而且價格不斷提升,整個石化產業鏈的利潤迅速向對二甲苯集中。選擇人煙稀少的荒島,集中建設大規模、現代化對二甲苯生產項目,以解決國內市場短缺問題,已成為當務之急。我國集成電路的進口用匯已超過石油進口,應積極組織技術攻關。政府可以組織產業聯盟,把科研機構、生產企業、使用企業和大學的力量結合起來,在財政的適當支持下共同出資、成果共享,一定能夠攻克技術難關。我國大豆進口量已超過5000萬噸,而在新疆北疆地區還有1000萬畝可耕地,適宜種植大豆。政府有關部門應制定規劃,支持企業與地方盡快干起來,以降低進口負擔。

把淮河經濟帶建成新的增長極

淮河流域地處我國腹心地帶,有27萬多平方公裡、1.8億人口,土地肥沃,資源豐富,發展現代產業條件較好。但是,由於降雨集中在7、8月份,雨季常常發生洪澇災害﹔雨季一過,又無水可用,常常出現干旱,至今仍為豫、皖、蘇三省經濟發展的窪地。淮河流域是鄂豫皖根據地和新四軍根據地所在地,戰爭年代為革命作出了重大貢獻。讓淮河流域的人民盡快富裕起來,是先烈們的夙願和老區人民的殷切期盼。應抓住擴大內需的機遇,制定淮河流域發展總體規劃,把加快淮河經濟帶建設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擴大內需的戰略支點。可以把淮河打造成為我國又一條出海黃金通道,使淮河流域成為繼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之后新的經濟增長極。 

《 人民日報 》( 2013年10月09日 07 版)

(責編:萬鵬、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