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張振飛:《易經》中的憂患意識

2013年10月08日14:53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易經》中的憂患意識

孟子曾告誡我們要謹記“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歷來的聖賢們也大多提醒我們勿忘憂患,可見中國傳統文化當中憂患意識的重要作用。苦難之於人生就好像植物成長中的甘露,沒有它的滋養便不可能成長成才,更遑論凌雲壯志、指點江山。處世之人,哪一個不是經歷千般掙扎才得以從苦難當中翻身而出,踏足山頂以我為峰之時才將登山之勞苦、荊棘一一陳述,權當成功的必備條件。至於久困幽谷、郁郁不得志之時,或韜光養晦蓄勢以待發,或隱忍苟活、逍遙以避世,都有人性之光輝灼灼閃光,照亮后人前行的道路。踏足人生道路,苦難成為不可或缺的歷程。致靜以修行的唐代禪師黃蘖一語流傳千古:“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這不可不謂是人之一生的真實寫照。

“《易》之為書,道准太極,氣分兩儀,理通三才,象備萬物﹔而消息相因,互為盈虛,通宇宙已往之事跡,及近今情狀,與夫人生之禍福得失,皆莫能逃其信律。”《周易》可謂中國傳統文化之瑰寶,其中所含道理盡可涵蓋中國人情世事之所有,歷經無數先賢之解讀,義理作為闡釋《周易》的道理,極為有益地教化著后生諸學。在孔子看來:“作易者,豈有憂患乎?”即認為憂患意識乃是《周易》作者的主體思想。此亦可見,孔子已經將言辭之全力付諸於應對憂患層面。筆者資淺識薄,不敢妄下言論,僅以孔子“三多凶”一語,從《周易》中第三爻之卦象出發試以窺測人生之理。

概觀《周易》文本,卦辭第三爻為凶者有:師(卦七)、履(卦十)、頤(卦二十七)、大過(卦二十八)、離(卦三十)、夬(卦四十三)、困(卦四十七)、革(卦四十九)、漸(卦五十三)、兌(卦五十八)、小過(卦六十二)、未濟(卦六十四)。共有十二個之多。卦辭為吉者僅有:謙(卦十五)、鼎(卦五十),而且即使有吉也需多經舛途在一二爻階段歷經磨難,難以坐享吉利。此外,從中亦不難看出:第三爻雖多言謹慎行事卻收獲甚微,大咎雖可避,悔吝卻不可免,稍有不慎則終生獲咎,甚至前功盡棄、斃命於斯。可見,第三爻確為卦辭中最為不利者,凡人無不見此而生栗。

然而:“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三材之道也。”人道位於天地道之間,可謂“戴天履地”。因此處於中位的三四爻乃是人道所謂,並且相對於處於上位的第四爻而言,具有平凡性的第三爻又能代表芸芸眾生之大多數。此又可見,幾乎沒有人能生而逃脫第三爻之患難的磨礪。況且,卦辭猶如人之命運,乃未知之中冥冥主導,其中悲苦喜樂非人所能掌控。因而多為凶的第三爻決不是人們能夠從主觀上泯滅掉的。所以,最佳的辦法便是在知道自己的處境之后多做打算以應對之,求得最好的辦法來化解患難,早日脫離三爻之苦。人道既然位處天道與地道之間,而第三爻又處以人位中之下位,可見光明的未來還是存在的,如能隱忍砥礪,升至人位之高的第四爻,乃至成為君者的五爻,以及太上位的六爻都是可以計日以成的。

有鑒於第三爻的上述特殊性,對第三爻的思量對於人生而言便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對位處患難的第三爻的人而言,如何做出應對才能從憂患中重生便成為十分重要的任務。

首先,第三爻已經位處一二爻之上,即已經有了地道之益,得到了很好的滋養。在這一爻中決不可放棄地道所積攢之氣,並且要更加注重陰陽調和。或可謂之以人道與天地之道交合相融,化合萬物,天人合一。以此和諧之氣一方面擴展自己的精神廣度,摒棄紛擾,使靈魂得到安寧﹔另一方面抵制造成憂患的不正、不和之氣,使其歸於正道。以基於地道之上的陰陽協調為基礎才能夠使人認識到患難背后的深層原因,以正常的陰陽之氣一團和氣克服陰陽不調之氣從而早日脫離苦厄。

其次,第三爻之憂患多為來自位處第三爻的人自身的性格缺點。在此容易犯急躁、冒進、魯莽、貪吝、淫邪等錯誤,言行有違人倫,為人所不能容忍。使得本來與之相應為伍的第一爻便因為它的這些弱點對之望而卻步,而在上與之相應的第五爻亦因此棄之而去。於是在人際關系上便無友於公,加之社會對其亦採取反對、懲治的態度,固然患難重重難以脫離苦海。因此,在這一爻中,自身的修養便十分重要,必須反思自己的言行,總結過失,找出自身的弱點,然后全力祛除這些缺點,謹慎自己的言行舉止,並且要與人友好,尤其與第一爻和第五爻的人增進關系。如此,才能有所進步。

總而言之,第三爻中的人生是慘淡、危險的,但是前已有辛勤的播種,后將有豐厚的收獲,所以必須懂得憂患之必然與何如,精心呵護、孜孜耕耘,最終才能得到絢爛奪目的果實。從第三爻出發,我們可以概觀人生的坎坷與慘淡。因於三爻所呈之象,我們可以對多憂患之凶的人生做一種悠然決策,從而能夠在行動上輕鬆應對,早日逆轉厄運、轉危為安。

陰陽之大義乃是不可缺少的應對良方。剛健進取、自強不息的上進與柔順承天、厚德載物的大氣相並用,陰陽和而不偏、體物而不遺,和合調息以至無不利乃是我們行於世事人間的最高法則,剛柔並濟、保和太和才能真正利用宇宙之理,順利地處理人生的各種境況。

德性作為人的生存根基是人生必備的要素。崇德以至廣業,隻有積德才能達到以德配天的至高境界,進而能夠天人合一,理解並且踐行宇宙之道理。貫通自然之理與人文之理:“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游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擾﹔安土敦乎仁,故能愛。”如此才能暢行無阻地游走世間,即使有苦難出現,也能自然而然地輕鬆化解。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