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讓邊疆各民族文化隨“中國夢”一起飛揚

劉 賓

2013年09月26日14:38   來源:新疆日報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經濟建設是黨的中心工作,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工作”。意識形態具有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多重功能。它作為一定社會的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有巨大的反作用。新疆改革開放以來,形成了“一體多元”文化格局。文化是意識形態的重要方面,因此,文化工作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工作的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

在“青海湖國際詩歌廣場”上,有一片雕塑群。包括《瑪納斯》《江格爾》和《格薩爾》三大中國少數民族史詩在內,代表東西方不同國家和不同民族傳世史詩的24座青銅雕像,聳立在高原的藍天白雲下。這是在文明融合的社會裡才會出現的景象。它體現了各種文化之間的相互包容、尊重、理解與和諧共榮。

社會融合是社會現代化的目標、過程和結果,其前提是“文化多樣性”。社會融合並不意味文化多樣性會削弱或消失。恰恰相反,社會融合為文化多樣性提供包容交流的空間、發展機遇和條件﹔文化多樣性則會極大豐富社會融合的精神內涵。社會融合是個體之間、不同群體或不同文化之間互相交流、認同、學習、配合、適應並共同發展的過程。它建立在全社會所有個體和群體對自身發展和前途形成價值共識、利益共識、理想共識和道路共識的基礎上,並以溝通心理、融洽感情、促進共同發展和構筑和諧社會為目標。

中華文化的精髓之一就是“有容乃大”與“和為貴”思想。它幾乎一直體現在中國歷代治國理念和文化政策中,從而締造成今天世界上高度統一的“政治中國”和一體多元的“文化中國”。中華民族不同族群之間和諧相依、共榮並進的傳統,為今天深化社會融合提供了豐厚的歷史經驗,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實基礎。動亂頻起的當代世界使人們獲得啟示:在盛行文化單邊主義和極端主義、割裂、對立、充滿緊張關系的社會裡,文明的發展隻會遭遇破壞、停滯甚至倒退。“巴比揚大佛”的命運是現實的悲劇,它是人類文明永遠的傷痛。

中國正在致力於“文化多樣性”的傳承和發展、加強“和諧社會”建設。社會融合為邊疆民族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提供了強大的制度保証和優越的政策條件。以新疆為例,“維吾爾族木卡姆”、柯爾克孜史詩《瑪納斯》、維吾爾族“麥西來甫”3項已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各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列入國家級和自治區級名錄項目共268項。地、縣兩級也都另有自己的保護名錄。甄選出國家和自治區兩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382名。頒布實施了多項法規保護各民族文化遺產﹔在多個民族文化遺產存續地或主要傳承地建立了傳承中心﹔成立了國家級和自治區級學術團體,持續不斷地搜集、整理、翻譯和研究各民族文化遺產﹔多次舉辦國內國際學術會議﹔出版了大量文集、圖冊和音頻視頻資料。歷代遺存的60萬冊各民族文字古籍受到政府有效收藏和保護,並有計劃地整理出版。啟動了史無前例的《新疆文庫》編輯出版工程,計劃耗資上億元、歷時8年,搜集和精編新疆各民族文化遺產1000部左右,分別使用古今6種以上民族文字出版,面向全球發行。在這些成就的背后,有一整套保障體制、機制和政策作支撐,形成了“政府部門主導,專業機構負責、制度政策保障、國家財力支持、社會協助參與”的民族文化傳承和發展格局。在“維護文化多樣性”基礎上促進各民族文化在當代發展,不僅是新疆各族群的願望和要求,而且是新疆全社會的共識和現代化實踐的一部分。

社會融合也為我國邊疆各民族文化在當代的繁榮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創新機遇。對於各民族文化,保護和傳承並非唯一的終極目標,發展和創新才是硬道理。200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1屆大會通過了《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提出了“保護文化多樣性”主張。我們贊同教科文組織一些專家的看法,即“提倡和保護文化多樣性,就意味著保存這些文化所凝結的人類經驗和智慧,意味著保存某種記憶,即保存人類關於前資本主義或者非資本主義的生產、生活方式的記憶,從而使人類始終保持一種超越資本主義生產、生活方式的可能性。”這就是說,對我們而言,維護和發展邊疆各民族文化,就意味著各民族要在繼承自己優秀傳統基礎上,拋棄落后的生產、生活方式,同時也超越資本主義的生產、生活方式,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保障和道路指引下,建立起具有民族特色的中華民族總體性的現代生產方式和現代生活方式,弘揚時代精神,站在世界文明發展前沿,實現偉大“中國夢”。

用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証法思想來思考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又何嘗不是如此呢?認真保護和系統整理傳統文化,不僅是要保存民族的歷史記憶,更是要充分發掘其當代價值,從中汲取具有時代活力的養分,實現新的發展,創造新的文明。這是中華民族的當代使命,是“中國夢”的體現。每個民族都必須在自己的傳統土壤上構筑當代文化高地,像祖先那樣鑄就時代的輝煌。

“經濟全球化”的浪潮正在席卷當代世界。這是《共產黨宣言》描述的“現代文明”持續發展的歷史邏輯結果。沒有任何傳統族群能夠置身在外﹔也沒有任何傳統族群有能力獨自面對。中國之所以能夠在當代世界迅速崛起,除了制度、道路和發展理念優勢外,還因為中華民族具有“一體多元”、團結一致的整體力量優勢。“中國經驗”証明:形成了所有族群的價值共識、利益共識、理想共識和道路共識、實現了社會融合的現代國家和現代民族,他們必然具有蓬勃生機、永不枯竭的發展能量和巨大的創造潛力。

文化滲透於政治和經濟之中,為二者發展提供強大精神力量和輿論支持。2010年,在全國19省市支援新疆的新形勢下,新疆決策高層提出了“以現代文化為引領”、加速現代化發展的具體戰略選擇。這一戰略選擇要求“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方向,以愛國主義和時代精神為特征,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根基,傳承和提升區域特色文化,吸收和借鑒世界優秀文化成果,努力發展適應現代化本質要求的文化﹔引領人們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實現人的現代化和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堅持繼承和創新的辯証統一,挖掘和傳承傳統文化的精華,創造性吸收和融合世界優秀文化成果,並不斷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實現優秀傳統文化和時代發展要求的有機結合,實現民族文化和現代文明的交相輝映”﹔“尊重差異、包容多樣、相互欣賞,大力發展一體多元、融合開放、具有新疆特色的現代文化。”

這一具體戰略實施三年來,有力地激發了各民族“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強”精神。一個鮮明的例証是:當前,新疆各民族思想文化界一批有識之士接連發出時代強音,堅決反對和抵制妄圖侵蝕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逆轉民族文化發展方向的極端主義偽“文化”,形成了強大的民族文化發展“正能量”。他們是真正的“民族文化精英”,不僅對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懷有崇高使命感,而且具有捍衛時代真理和進步的無畏勇氣,令人敬佩!我們堅信,隻要堅持“以現代文化為引領”的戰略選擇,緊密依靠各民族的先進文化力量,在國際風雲變幻中堅守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不動搖,那麼,邊疆各民族文化必將會創造出更加美好燦爛的未來,給“中國夢”賦予新時代的斑斕華彩。

(作者為新疆師范大學“昆侖學者”、新疆文聯名譽主席)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程宏毅、楊麗娜)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