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實質

陳金龍

2013年09月23日15:15   來源:南方日報

原標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實質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何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黨的十七大、十八大作出了明確界定。十八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一界定,勾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基本輪廓,說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基本前提、基本依據、運行機制、基本目標。

其實,要讓普通民眾把握何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應在上述界定的基礎上,進一步揭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實質,以升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內涵的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實質,可概括為如下四個方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現代化之路

依據鄧小平“三步走”的戰略構想,第三步的目標是到21世紀中葉,實現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現代化是全方位的社會轉型,經濟發展、政治民主、文化繁榮、社會和諧、生態良好、人的全面發展,都是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為實現中國的現代化而創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內涵和歸宿,也指向中國的現代化。可以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現代化之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市場經濟之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一個突出亮點,就是實現了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的有機結合,破解了社會主義資源配置方式這一最大難題。以往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囿於意識形態的束縛,將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簡單等同起來,認為資本主義使用的東西,社會主義不能引入,將市場經濟這一人類資源配置方式的創造棄而不用、避而不談。鄧小平經過冷靜觀察和思考,提出“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這一精辟論斷,從根本上解除了傳統的思想束縛,為中國確立了市場經濟的改革目標,從而解決了社會主義資源配置方式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市場經濟之路,借助市場經濟這一資源配置方式,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促進經濟發展。這是中國對世界社會主義實踐的重要貢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協調發展之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蘊含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位”的總體布局理念,其中,經濟建設是中心,政治建設是保障,文化建設是靈魂,社會建設是條件,生態文明建設是基礎,是“五位”的協調發展、均衡發展。同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追求經濟社會發展與人的全面發展同步,通過經濟社會的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人的全面發展成為可能和現實,人的全面發展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最終目的。再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目標之一是“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盡管目前不同地域、不同職業、不同群體之間存在收入差距、貧富懸殊,但這恰恰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力求避免出現的現象和力求解決的問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人類文明發展之路

在不少西方學者、政要、媒體看來,西方的道路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唯一道路,西方的今天就是世界的明天,高估西方道路的世界意義和對不同國家、地區、民族的適用性。改革開放后中國的崛起,特別是2008年世界金融—經濟危機發生后,國際社會開始改變對人類文明發展道路的看法,一定程度上承認中國道路的世界意義。曾經鼓吹“歷史終結論”的美國學者福山,2009年初接受日本記者專訪時坦承:“客觀事實証明西方自由民主可能並不是歷史進化的終點,隨著中國的崛起,所謂‘歷史終結論’有待進一步推敲和完善,人類思想寶庫需要為中國傳統留有一席之地”。英國的馬丁·雅克在《當中國統治世界》一書中也說:“中國絕對不會走上西方民主化的道路,隻會選擇一條不同於西方世界的發展模式﹔中國的崛起將改變的不僅僅是世界經濟格局,還將徹底動搖我們的思維和生活方式”。這說明,中國道路已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贏得了國際社會的認同。歷史已經証明並將繼續証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將成為人類文明發展的新道路。

作者系華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程宏毅、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