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曉峰
核心提示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宣傳思想工作創新,重點要抓好理念創新、手段創新、基層工作創新,努力以思想認識新飛躍打開工作新局面。”如何理解總書記“理念創新、手段創新、基層工作創新”三個創新,新華網特邀國防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所研究員顏曉峰就如何實現“三個創新”進行深度解讀,今日推出系列專訪第二篇:《探索宣傳思想工作的手段創新》。
宣傳思想工作做的是人的工作,這就要建立從宣傳到對象、從思想傳播到思想接受的媒介,也就是解決“橋”和“船”的問題,形成符合規律的宣傳思想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手段直接影響效果。隻憑單純的熱情,不重視宣傳效果,不運用恰當的手段,就很難做好宣傳思想工作。今天,宣傳思想工作的社會條件已大不一樣了,開展工作的手段更加豐富多樣,做好宣傳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創新。“不日新者必日退”。因此,推進宣傳思想工作的創新,不僅要注重理念創新,而且要注重手段創新,用新手段傳播新理念,借助手段創新,提高宣傳思想工作的質量和效果。
手段既包括工具,也包括方法﹔既包括物質性工具,也包括程序性工具﹔既包括硬方法,也包括軟方法。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渠道的日趨多樣,傳播模式的深刻變化,傳播對象的新型構成,都使得宣傳思想工作的手段具有新的特點。正確把握這些特點要求,是探索手段創新的前提。
一是新興媒體的影響力不斷增長。當前,數字報刊、移動電視、手機媒體、手機短信、微信、博客、播客、微博客等新興媒體正在崛起,影響力在加大。我國網民有近6億人,手機網民有4.6億多人,其中微博用戶達到3億多人。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基本不看主流媒體,大部分信息都從網上獲取。這就要求宣傳思想工作必須高度重視運用新興媒體,開拓和佔領這一新的陣地。
二是傳播手段的即時性、快捷性更強。電子傳播媒體大眾化,即時傳播、在場傳播、多媒體傳播更加普遍,改變了定時、定媒體、定口徑的傳播模式,使得信息傳播不能再按照傳統模式按部就班、層級傳遞。這就要求宣傳思想工作適應信息時代新變化,運用新手段、採取新模式,主動有效引領輿論。
三是傳播手段的多樣性、互動性更加突出。民營資本進入媒體,個人成為“自媒體”,多種媒體傳播信息、發出聲音、影響輿論,包括相互影響,產生了思想、言論、輿論的交鋒和傳播手段的競爭性。這就要求加強主流媒體的競爭力,擴大主流意識形態的覆蓋面。
四是滿足群眾思想文化需求的渠道各種各樣。人民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是由不同職業、年齡、狀況的群體構成。宣傳思想工作增強效果,就要採取不同的手段,加強針對性、提高實效性,認真研究不同群眾的思想文化需求,有的放矢,“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手段創新,就是要積極探索有利於破解工作難題的新舉措新辦法,特別是要適應社會信息化持續推進的新情況,加快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充分運用新技術新應用創新媒體傳播方式,佔領信息傳播制高點。
廣泛運用新型手段。隨著新興媒體的普及,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途徑發生了很大改變,從新興媒體獲取信息的人數比例和來源比例越來越高。宣傳思想工作的中心是人,人在哪兒重點就應該在哪兒,哪種手段普及面廣,重點就應該在哪裡。傳統媒體仍然發揮著主導作用,必須繼續鞏固和提高,同時要更加注重運用新興媒體。宣傳思想工作的內容,可以通過各種媒體形式傳播,手段創新就不能拘泥於輕車熟路,滿足於習慣套路,而是要著眼於覆蓋、著眼於群眾,加大對新興媒體的力量投入,更好更多地利用網絡等媒體,運用新科技、構建新平台。
全面運用多種手段。任何手段都各有長短,都有自身的局限性,這就要充分發揮宣傳思想工作多種手段的互補效應,擴大正效應、增強正能量。傳統媒體更多地是一種單向式的傳播,我說你聽、我寫你讀、我播你看,缺乏與受眾的現場互動、即時反饋。現代社會,群眾的民主意識、權利意識、參與意識逐步增強,更傾向於使用便於表達、個人得到更多重視的媒體,每個人不僅是信息的接受者,而且是意見的傳遞者。這就要順應媒體發展的大趨勢,順應群眾信息交往的大趨勢,根據不同人群獲取信息的習慣,更多使用人們常用的、便利的方式方法,如不少官員公開微博,與群眾交流,做群眾工作。否則,就會走向封閉。宣傳思想工作的手段不限於宣傳工作自身,實際上,經濟的、行政的、法律的多領域的方法手段,都可以運用於宣傳思想工作。其他領域開展工作的有益經驗,也可以借鑒應用。
靈活運用各種手段。因人而異、對症下藥,是做好宣傳思想工作的一個前提。有的宣傳報道脫離生活、不接地氣,同群眾貼得不夠緊,有的宣傳教育不看對象、千篇一律,沒有把准群眾的脈,有的講話文章居高臨下、空洞說教,照搬照抄領導講話和政策文件,都是不了解不同群眾的現實狀況、迫切要求、心理特征,結果是工作沒少干、力氣沒少費,效果卻不好。毛澤東在延安整風中列下黨八股的一大罪狀就是“無的放矢,不看對象”。他說,“對牛彈琴”這句話,含有譏笑對象的意思。如果我們除去這個意思,放進尊重對象的意思去,那就隻剩下譏笑彈琴者這個意思了。為什麼不看對象亂彈一頓呢?做宣傳工作的人,對於自己的宣傳對象沒有調查,沒有研究,沒有分析,亂講一頓,是萬萬不行的。現在重讀毛澤東的這段話,仍然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不同的情況、不同的對象適用不同的手段,不能機械套用一成不變、包打天下的方法和手段,隻能開動腦筋,選擇好方法,創造新手段,增強實效性。(作者系國防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所研究員)
相關專題 |
·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8·19重要講話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