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8·19重要講話精神

分清主流支流才能認清大勢

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黨的創新理論研究中心

2013年09月06日11:20   來源:解放日報

原標題:分清主流支流才能認清大勢

■ 正確認識新的國情、世情以及當代的社會發展大勢,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不僅客觀存在的外部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急劇變化發展,而且我們認識客觀世界的工具、途徑也發生了前所未有的進步和革新。這些都要求重視意識形態工作,推進意識形態工作的創新與進步,真正使人們看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流和本質,自覺把握中國社會發展的大方向、大趨勢,堅定地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前進

  ■ 社會主義是理想社會的美好追求,但它不是沒有問題、沒有挑戰的社會場景。它對其他社會的超越,在於能夠最大程度地減少社會災難和人民的痛苦,展望未來,它也需要在歷史的進程中不斷地發展完善。應該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將在不斷開拓中前進,因為這是中國的主流,是歷史的主流

  習近平同志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在事關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則問題上,必須增強主動性、掌握主動權、打好主動仗,幫助干部群眾劃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認識。這就要求我們,要引導廣大群眾多看主流,不受支流支配﹔多看光明面,不受陰暗點影響﹔多看本質,不受表面現象迷惑。更要求我們,要加強意識形態建設,增強社會分清主流與支流、辨別本質與現象的能力。

  其實,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也是一部引導中國人民正確認識客觀世界、正確認識中國國情、從而走上正確道路的歷史。黨的一個巨大優勢以及成功之處在於:不斷地用科學的分析方法,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認識和把握發展和變化著的客觀世界。尤其是在歷史進程的重要轉變時期,這種正確的認識,更會為方針政策的制定和社會發展的順利推進奠定不可或缺的基礎。

  在革命戰爭年代,形成正確的認識,特別是分清主流和支流、辨別現象和本質,對我們的事業產生極為重要的影響。例如,農民運動對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具有決定性意義,如果沒有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農民運動的正確分析和引導,很難想象中國革命能夠星火燎原,最后取得全國性的勝利。在社會主義的建設進程中,這同樣至關重要。例如,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命運的一招,而這樣一個艱難探索的進程同樣也遭遇種種質疑,如何正確認識改革開放,也成為一個關系到當代中國興衰成敗的重大問題。具體來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們依然能夠看到諸多的負面現象及面臨的嚴峻挑戰。有發展不均衡、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的問題﹔有貪污腐敗、權力失去監督的問題﹔有醫療衛生、教育、住房等公共服務和民生保障上不足的問題等。從這些現象中,我們應該得出什麼結論呢?是今不如昔,我們應該回到過去嗎?或者放棄我們的道路去追隨西方的足跡?社會現象的紛繁復雜,往往影響我們獲得正確的認識,影響我們深入到本質去判斷和透過歷史迷霧去結論。但也正是氣象萬千的社會,更要求分清主流和支流、辨別本質和現象。

  正確認識新的國情、世情以及當代的社會發展大勢,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不僅客觀存在的外部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急劇變化發展,而且我們認識客觀世界的工具、途徑也發生了前所未有的進步和革新。這些都要求重視意識形態工作,推進意識形態工作的創新與進步,真正使人們看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流和本質,自覺把握中國社會發展的大方向、大趨勢,堅定地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前進。

  分清主流與支流,首先要有歷史的視野。

  站在歷史的高處,而非限於當下的時空,才能看清歷史、社會發展和進步的大趨勢。說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選擇,不是一句空話。如果不了解中國近代以來的苦苦求索,不了解中國人曾經真心誠意地向西方學習,實實在在地想拷貝他們的模式,最后卻不得善果的歷史,就很難理解隻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隻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的歷史結論。為什麼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命運的一招?如果不望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歷程,不回溯蘇聯模式曾經造成的封閉和僵化,不審視蘇東劇變觸目驚心的教訓,就很難深刻理解改革開放不僅使中華民族又一次經歷了鳳凰涅?,也賦予了當代社會主義運動新的生命力。歷史的視野,讓人們更清楚地看到,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社會發展的主流,從而更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成績。

  分清主流與支流,還要有比較的眼光。

  對“中國道路”的理解,也需要在比較中才能獲得更深刻的認識。這包括,在同西方發展道路的比較中,認識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在同傳統社會主義模式的比較中,認識它的開拓創新,認識它既深深扎根於中國國情,又大膽借鑒當代人類文明成果的鮮明特色。由此,才能夠更好地理解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的重要內涵。當前,中國正處於歷史發展的重要時期,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在這樣快速發展的社會中,缺少了比較的方法論,就很可能盲人摸象、舍本逐末。主流和支流是相比較而存在的,不加以比較,沒有主流的“在場”,支流就容易被誤認為主流。例如,我們既能夠在當今社會中感受到正能量,也能夠覺察到負能量﹔既能夠聽到中國的“好聲音”,也能夠耳聞周邊的各種“噪音”﹔既能夠看到諸多的 “最美”、“最佳”,也能夠發現那些 “最丑”、“最差”。如果攻其一點不及其余,必然得出片面和極端的結論,必然與社會的現實、與中國的真正面貌相去甚遠。通過比較,才能夠弄清楚究竟誰超越誰,誰是主流、哪些是本質。

  分清主流與支流,也要有科學的方法論。

  認識和分析社會,離不開科學的方法論。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証唯物主義,正確闡釋了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揭示了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深刻規律,指明了認識社會和改造社會的正確方向。科學認識社會方法論的誕生,是以社會發展獲得正確指導和社會發展得到巨大進步來加以印証的。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社會主義運動,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社會的面貌。馬克思主義的分析批判,同樣促進了資本主義的調整和變革。馬克思一再被西方評為名列前茅的千年思想家,也映射了他思想的強大功能。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社會分析方法,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就能夠對當代中國社會發展作出科學的判斷。就能夠認識到,“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兩個一百年的宏偉目標等,集中體現了中國社會發展的需求,體現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願望,這毫無疑問是中國的主流,是中國社會發展的大勢。馬克思主義社會分析的辯証思維也告訴我們,社會是在不斷破解矛盾中前進的,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即使嚴峻、所遇到的問題即使棘手、所面對的社會現象即使越來越復雜,阻力也不可能成為社會的主流,不可能改變社會前進的方向。

  社會主義是理想社會的美好追求,但它不是沒有問題、沒有挑戰的社會場景。它對其他社會的超越,在於能夠最大程度地減少社會災難和人民的痛苦,展望未來,它也需要在歷史的進程中不斷地發展完善。應該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將在不斷開拓中前進,因為這是中國的主流,是歷史的主流!

  (執筆人:孫力)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