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中國夢”已經成為現今的熱詞。請您談談“中國夢”的提出為何會引起如此巨大的反響和共鳴?
陳寶生: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夢”的理念具有重大的理論與實踐意義,有其理論發展的必然性,更有其實踐發展的必然性。黨的十八大對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做出了全面部署。“中國夢”的提出正是在黨的十八大精神基礎上再一次給全黨、全國人民進行了一次總動員,也是對中國今后面臨的形勢、民族復興的任務和目標的總概括。因此,“中國夢”已成為凝聚人心、振奮精神和鼓勵奮斗的核心概念,成為指導改革和發展的重要戰略思想,成為當代中國的最強音。
本世紀前十年,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尤其自2006年以來,我國的國際地位、國際影響力、綜合國力幾乎每年上一個台階,先后成為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世界第一工業生產大國、世界第一進出口大國、世界外匯儲備第一大國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十年前,在黨的十六大召開的時候,我們和美國的經濟規模差距還是2.6倍左右,到去年黨的十八大召開時,我們和美國的差距就已經縮小到1.5倍。在當今世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中國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也要看到,在這十年我們取得偉大成就的同時,也經歷了嚴峻的考驗。社會領域、國際環境,特別是人們內心深處都發生著各種變化。為什麼強調要關注人們內心深處的變化呢?因為我們正處於劇烈的社會轉型期,工業化、城鎮化高速推進,我國快速融入全球化進程,給人們內心帶來的沖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強烈,同時也面臨著各種不確定的風險。一定意義上可以這樣講,我們面臨的復雜局面是前所未有的,社會心理的變化是前所未有的,發展環境的復雜程度也是前所未有的。雖然汶川地震、SARS、金融風暴、百年不遇的經濟危機,我們挺了過來,舉世關注我們取得的成就,但今天,我們面臨的新的困難和挑戰,更加急迫、更加尖銳。國際社會中出現了“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大國責任論”等議論,其實,這也都反映了全世界面對中國的快速發展、巨大變化所表現出的困惑與關注。中國下一步怎麼走,是舉世矚目,也是舉世期盼的。在這樣的國內國際環境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執政黨,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我們有必要進一步凝聚人心、形成共識、明確目標,向世界、向國人昭示我們下一步往哪裡走,這就是十八大所指明的問題——走什麼路、舉什麼旗、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實現什麼樣的目標。
也正是在這一形勢下,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八大閉幕不久就提出了“中國夢”的概念。這個概念一經提出就迅速傳播,迅速深入人心,迅速掀起了學習討論熱潮。也成為哲學社會科學領域需要認真闡釋的重大課題。我認為,我們對“中國夢”的研究和闡發,需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以中華民族、中華優秀文明發展的歷史,近代以來的中國歷史,尤其是建國和改革開放以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為依據,全面升華、准確闡述,以進一步形成共識、凝聚人心。
記者: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請您談談中國夢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系?
陳寶生:習近平同志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論述具有深刻涵義。“中國夢”的提出既總結凝練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成果,又吸收汲取了當代人類文明發展的最新成果,是激勵中國人民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一種理想及信念,因此,“中國夢”的概念和中國文明發展史是一致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是要在當代中國復制一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所謂“治世”、“盛世”,也不是簡單地去建設傳統理想中的大同社會,而應該是在當代世界背景下面向未來,吸取優秀傳統文化,實現中華民族文明發展的轉型、創新和復興,這也是中華文明對人類發展所承擔的責任,即文明創新。就像西方的“文藝復興”並不是簡單地恢復古希臘、古羅馬文明,而是開創了西方文明的新階段一樣,實現中國夢的涵義既包括“重現輝煌”,更包括中華文明在全球化態勢下的“文明創新”。所以,研究中國夢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系,一定要搞清楚,我們講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包含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包含了對現在中華文明發展面臨的各種環境、挑戰和機遇的清醒認識,也包含著中華文明對人類發展所承擔的責任——文明創新的責任。這就是中國夢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應有之義。
記者:個人的夢和國家的夢、民族的夢是統一的、相互促進的。如何理解中國夢和人民的夢?
陳寶生: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這就是說,中國夢的實踐主體是人民。人民既是中國夢的主體,也是受益者、設計者、實踐者。中國夢是中國人民共同的夢,共同奮斗的目標,共同選定的道路,所以實現中國夢也是中國人民的使命。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應該為個人造夢、尋夢、圓夢提供機會,創造環境。讓每一個中國人都敢於去造夢、尋夢、圓夢,整個社會可以公平地去“評夢”,中華民族共同的夢想就會早日實現。
中國夢不單純是國家的夢,還是中國人的夢。中國夢是千百年來形成的中華民族的集體意識,在這個集體的共同目標下,中國夢又為中國人個體的奮斗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制度保障,因此不能簡單地用國家的夢代替個體的夢。當然,我們也不能以宣傳或闡釋中國夢為名,片面地用個體的主張來代替共同的理想。
我們要從馬克思主義的辯証唯物史觀出發去正確把握中國夢和人民的夢的關系。一方面,要看到個人夢不等於中國夢,國家夢反映著一個國家發展的主導理想和價值追求,構成了國家崛起的精神動力。“中國夢”之所以如此命名,就是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是民族復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所以習近平同志說:“國家好,民族好,個人才會好。”但另一方面,這絕不意味著可以用集體的夢去代替個體的夢。“中國夢”所闡述的共同目標為中國人自身的奮斗、個體的奮斗提供了廣闊空間,提供了制度保障,提供了機會。將有夢想、有奮斗、有機會緊密結合起來,就要求我們激發社會活力,鼓勵每個中國人、中華民族的每個成員去不懈奮斗。所以,這是一個辯証關系,需要進一步闡述好。現在,要在創造機會和制度保障上下功夫,為每一個中國人尋夢、做夢、圓夢創造良好的生態和公正的社會環境。
歸根到底,中國夢是人民的夢,這是中國夢的實質。中國歷史上人們對盛世的期盼,對“大同社會”的向往,往往寄希望於出現一個真龍天子,寄希望於出現一個清官。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習近平同志在紀念“五一勞動節”座談會上也指出,工人階級是改革開放的主力軍,人民群眾是改革的主體力量。作為執政黨,就是要立足於歷史唯物主義,在歷史唯物主義指導下依靠人民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在依靠人民群眾、處理黨群關系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理論觀點,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我們現在仍要用這樣的理論來闡釋“中國夢”,要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在中國夢圓夢過程中的作用。目前,要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的展開,進一步闡述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的豐富涵義。
記者:有人提出實現中國夢就是實現現代化,您怎麼看?
陳寶生:從根本上說,實現中國夢的路徑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保障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理論指導或者思想基礎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精神支柱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構成了中國夢的基本要素。我們講的中國夢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也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的現代化建設,但實現現代化概念本身不能完全涵蓋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所推進的偉大事業。把實現中國夢等同於實現現代化有些籠統,需要做出具體分析。中國夢語境中的現代化是指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而不是指西方的現代化模式。對中國夢和現代化做出這樣的區分是必要的,不然就會被曲解,就會被拉到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相背離的方向。
記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您如何看待中國道路和中國夢的關系?
陳寶生: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也沒有一成不變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現階段的奮斗綱領,這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能體現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也是以歷史唯物主義與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共產黨執政規律為指導的,依靠人民群眾推進的偉大實踐。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與中國夢是一致的。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要堅定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條道路既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根據我國實際和時代特征賦予科學社會主義鮮明的中國特色。現階段,我國的基本國情沒有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性質沒有變,隻有始終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才會夢想成真。
記者:如何看待中國夢的國際意義?
陳寶生:中國夢與和諧世界的關系也需要深入研究。中國夢包含了世界和諧發展與和平發展。“中國夢”提出后,一些西方人士很關注,有人甚至認為中國夢就是對西方發展模式的挑戰,所以各種問題就來了。還有人講,這是中國夢要替代“美國夢”,等等。其實,這些認識都是狹隘的。正如習近平主席在會見美國奧巴馬總統時所說的,“中國夢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與包括美國夢在內的世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相通。”這充分表明中國將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努力促進實現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中國夢是以和平的發展環境為依據的,或者說中國夢是以世界和平和各國的共同發展為依據的,中國夢的實現反過來更要促進世界和平與共同發展。
因此,中國夢是人類夢想的一部分,是和平之夢、包容之夢,一個民族的夢不能代替其他任何民族的夢,百夢齊做才能其樂融融。我們的重心是要做好我們自己的夢,就是說要做好我們自己的事情,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對人類做出貢獻。作為中國人民的夢,我們不影響其他國家的人民做自己的夢,因為文化傳統不同、發展環境不同、資源稟賦不同。因此,不同國家夢的內容可能有交叉,夢的結果也未必一樣,所以,我們對外宣傳中國夢時要有一套整體設計,防止造成誤解和偏頗。我們要按照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對外關系的總體部署,努力塑造中國的正面形象,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營造有利的國際輿論氛圍。
總體上來說,實現中國夢的關鍵就是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激發一切活力,讓中國人民做夢、尋夢、圓夢的激情充分地迸發出來,鼓勵人民做夢、尋夢、圓夢。一個沒有夢想的民族絕對沒有明天,中華民族能夠發展到今天就是因為一直有夢想。新中國成立時我們圓了一次夢,毛澤東同志說“中國人民站起來了”,這次夢圓的是“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此后,我們一直在做“人民富裕、國家富強”的夢,在此期間,有的夢做過了頭,變成了空想,導致走了彎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這30多年,我們正在圓“人民幸福、國家富強”的夢。這一次圓夢的根本動力就是改革開放。改革開放使我們的民族、人民、國家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且正繼續發生著壯觀的變化。
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兩個一百年”的目標是我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中國夢新的描繪。所以,作為一個中國人,尤其是青年人,要不斷地在奮斗中圓夢,這樣整個社會就充滿了生機和活力。所以,“中國夢”這個概念博大精深,有極強的動員力和說服力,有巨大的包容空間,有寬廣的理論空間。理論界把這個概念闡釋好、宣傳好,以此動員中華民族、凝聚人民共識,筑牢我們共同奮斗的思想基礎,成為我們共同遵循的核心理念,意義是十分重大而深遠的。
實現中國夢,離不開人才保障與智力支持,需要千千萬萬的優秀執政骨干去努力推動。國家行政學院作為高中級公務員教育培訓的主陣地、公共行政和政府管理創新研究的重要基地、政府決策的思想庫,在為實現中國夢的偉大事業輸送優秀人才和提供智力支持方面,既責無旁貸、又大有可為。習近平同志在視察國家行政學院時曾提出要圍繞建設有特色、高水平國際一流行政學院,堅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勇於改革創新、開拓進取,開創學院發展的新局面。楊晶同志近期也要求我們立足於建設有特色高水平國際一流行政學院的“學院夢”,為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貢獻。在新時期,國家行政學院及全國行政學院系統要在黨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牢牢把握正確的辦學方向,堅持圍繞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開展教學培訓、科學研究及決策咨詢工作,力爭在培養善於治國理政的高素質公務員隊伍中發揮更大作用,在推進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加強科學研究和決策咨詢服務,為黨和政府提供智力支持方面有更大的作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應有的貢獻。
來源:《行政管理改革》
相關專題 |
· 凝聚中國力量 實現中國夢 ·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 《行政管理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