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魏秀春:20世紀英國校餐制度的歷史演變

2013年08月29日08:40   來源:光明日報

 校餐制度,即納入國家政策體系、以改善中小學生營養狀況為主要目標的學校供餐計劃。英國於20世紀初開始建立校餐制度,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校餐制度的國家之一。事實証明,20世紀英國校餐制度的推廣,對英國教育發展、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和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英國校餐制度的發展為我國提供了一個可以借鑒的范例。

 作為教育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英國校餐制度的發展共經歷了以下四個階段。

 1906年《教育(供餐)法》與校餐制度的建立。英國在19世紀中期已經成為世界上最為富裕的工業國家,但工人階級的貧困問題卻長期沒有得到解決,因此工人階級的年輕一代是在貧困和飢餓中長大的,長期的營養不良導致他們的身體素質嚴重“退化”,致使布爾戰爭中堪稱世界首富的英國竟然招募不來數量充足的身體素質合格的士兵。由此,兒童貧困與營養問題成為當時英國社會關注的焦點。在社會力量的推動下,英國政府於1906年頒布了《教育(供餐)法》,允許地方教育部門向當地公立學校的貧困學生提供校餐,使那些貧困學生不因飢餓而輟學,這項開支原則上由志願性捐款維持,也可向學生父母收費﹔對於那些無力支付費用的家庭,可以用公共福利基金支付。1906年的法令是一項非約束性法令,僅在英格蘭和威爾士實施。后來1908年的《教育(蘇格蘭)法》也授予了蘇格蘭各地教育部門提供校餐的權力。

 20世紀20—30年代校餐制度的變革與“牛奶進校園計劃”。1906年的法令存在著很多不足,故實施的效果很不理想。一戰后,英國政府在1921年的《教育法》中對校餐制度進行了改革,擴大了地方政府供餐的權限,取消了對供餐時間和供餐形式的限制,規定地方教育部門可以向那些接受校餐兒童的家長收取費用,可以向那些無力支付費用的家庭提供免費餐。故20—30年代供餐的地方教育部門和接受校餐的兒童數量顯著增加。而且,地方教育部門提供的校餐不再局限於干飯,還包括牛奶和各種營養添加物。

 牛奶業的行業組織“全國牛奶宣傳理事會”於1923年發起了“牛奶進校園計劃”。該組織許諾向每名兒童提供容量為三分之一品脫(1品脫=0.5683升)的瓶裝奶,僅收費1便士。與此同時,牛奶業還積極向英國政府游說,最終使英國政府同意資助該計劃。1934年起,“牛奶進校園計劃”開始由農業部負責實施,每年可獲得50萬英鎊的政府資助,使瓶裝奶的價格降至0.5便士。但即便如此,仍然有很多貧困家庭買不起這種校園奶。而且這一時期英國市場上大部分牛奶由於沒有採用嚴格的殺菌措施(如巴氏殺菌法)而攜有大量的致病病菌,因此有英國學者認為,在牛奶安全狀況沒有得到根本好轉的情況下,“牛奶進校園計劃”與其說是為了改善兒童的營養狀況,不如說是為了拯救乳品業,故其經濟動機是第一位的。

 20世紀40—70年代英國福利校餐制度的發展。二戰期間,英國政府迫於戰爭需要全面推廣校餐。1944年制定的《教育法》強制要求地方政府向中小學生提供校餐和校園奶。中央政府主動承擔了供餐的全部基建、運行費用,以及地方政府供餐70%以上的經常性支出。同時,法令規定,地方政府向學生家長收取的餐費不得高於食物的成本價。戰后至70年代工黨政府通過立法使校餐成為英國社會福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1946—1973年,接受校餐的兒童從47%增加到70.1%,接受免費餐的比例也從3.7%上升到15%。而且,英國政府不斷努力提高校餐的質量和推動食物的多樣化,如1965年要求地方教育部門在校餐中適當增加肉、魚、蛋、奶酪、新鮮水果和蔬菜的供應量,並要求各地及時向社會公布校餐食譜,以備評估是否符合中央政府制定的營養標准。

 校園奶在這一時期成為福利校餐的重要組成部分。1940年5月,在食品大臣洛德·伍爾頓主持下,英國政府啟動了“廉價牛奶項目”,向在校兒童以“優惠的價格或免費”每天提供1品脫牛奶。1945年,英國政府頒布了《牛奶和校餐供應條例》,要求所有地方教育部門必須每天向當地每位中小學生提供不少於三分之一品脫的流質奶,其費用為0.5便士。1946年7月,英國政府直接向每個家庭發放購奶補貼,抵銷了購奶費用。故此后全國的中小學生每天都可以免費獲得一瓶奶。這一政策獲得當時英國朝野各界的一致認同。1968年英國政府改革了校園奶政策,不再向中學生供應免費奶。1971年保守黨政府進一步改革,不再向年滿8歲的小學生供應免費奶。這一政策的變化直接導致英國飲用校園奶的兒童從1967年的750萬人降至1974年的210萬人。

 20世紀80年代后英國福利校餐制度的變革。1979年撒切爾夫人的保守黨政府上台執政后,為了應對經濟危機,開始大幅削減政府的公共開支,再加上強調社會福利領域中的個人責任,減少國家干預,充分發揮非國家機構的作用,因此對校餐等方面的福利制度進行了改革。1980年制定的《教育法》不再強制要求地方政府提供校餐,不再向地方政府提供直接的校餐補貼,同時允許地方政府自行確定校餐的形式、內容和價格。由此,各地的校餐價格隨之上漲,接受校餐的兒童比例降至1988年的43%,接受免費餐的兒童也降至1989年的12.5%。當然,1980年的法令亦規定,政府將隨時監控在校兒童的營養狀況,以便確定校餐制度的變革是否產生了不利影響。20世紀末工黨政府上台后,改變了此前保守黨政府的政策,部分恢復了對校餐給予財政補貼的做法,繼續鼓勵地方政府實施學校供餐計劃,校餐供應至今依然是英國各地教育部門的優先事務之一。

 由此可以看出,20世紀英國校餐制度是通過一系列的教育法令和實施細則逐步確立起來的,凸顯了兒童營養問題與國家干預的重要性。家庭貧困對於兒童的身心發育和學校教育會產生巨大影響,而學校供餐則是解決兒童貧困和營養問題、促進兒童心智發育以及提高入學率和學生保有率的重要手段。

 (作者單位:臨沂大學文學院)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朱書緣)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