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周子勛:三中全會探討的改革將要圍繞十八大目標進行

2013年08月29日15:47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原標題:決策層的改革思路軌跡

中共中央政治局8月27日召開會議,決定今年11月在北京召開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由於此次政治局會議是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前“定基調”的一次會議,所以會議透露的相關內容對於我們把握政策方向非常重要。

筆者認為有兩個重要內容值得關注:其一,明確了三中全會的重點,即,十八屆三中全會的主要議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問題。這是在為三中全會的內容定主基調。其二,會議開宗明義,明示了改革的方向。一是提出“必須充分認識改革面臨的矛盾和困難,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既勇於沖破思想觀念的障礙,又勇於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這一表述說明此次改革將與以往不同,將會觸動一部分既得利益。二是提出“必須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始終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治國理政各個環節,把全社會的力量更好地凝聚到實現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奮斗目標和工作部署上來”,這一表述透露兩層意思:一是全面改革必須以實踐為基礎,不能脫離現有的改革實踐﹔二是三中全會探討的所有改革,都要圍繞十八大的目標來進行。

厘清決策層的改革思路非常重要。細心觀察就會發現,改革的要義其實早已公之於眾。從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近期的公開表態和所推出的政策來看,推動市場化改革是新領導層改革的一條主線。

習近平7月23日在湖北省武漢市主持召開部分省市負責人座談會,征求對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見和建議。他從6個方面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要研究的重大問題,這6點很大程度上可以作為理解即將召開的三中全會的理論基礎。其中前三個方面都與市場化直接相關:第一,進一步形成全國統一的市場體系,形成公平競爭的發展環境。要把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作為下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取向,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著力清除市場壁壘,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第二,進一步增強經濟發展活力,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增強公有制經濟特別是國有經濟發展活力,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發展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體系,不斷增強經濟發展微觀基礎的活力。第三,進一步提高宏觀調控水平,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以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為抓手,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

李克強在經濟和政府系統中所推進的改革,也是以市場化為核心。比如在政府改革中,李克強所確定的抓手是簡政放權——把政府職能轉變作為核心,把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作為突破口。轉變政府職能,就是要解決好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系問題。具體而言,政府改革包括如下方面:一是政府放權,推動市場化改革﹔二是減少審批,大力發展服務業﹔三是中央要向地方放權﹔四是中央政府要多管宏觀,少管微觀。作為改革思路的落實,國務院已經開始分批次削減了數百項行政審批事項。

習近平呼吁不惜打破既有的固化的利益格局來推動改革,李克強則在努力推動政府系統的簡政放權,這種搭配相信是一種審慎分析形勢后的密切配合。在這種搭配的背后則是一種深刻的現實,如果不進行市場化改革,恐怕很難在當前的經濟社會發展困局中撕開口子。

總之,中國市場化改革的思路和輪廓逐漸明晰。我們需要對市場體系進行改革,推動打破壟斷的改革,推動體制改革。不推動體制改革,市場難以真正放開。但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去做。

(作者為中國經濟時報評論員)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