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孫春晨:避免陷入“道德和利益相互矛盾”的誤區

2013年08月28日10:00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中國倫理學會秘書長孫春晨做客人民網強國論壇

人民網北京8月28日電 (朱書緣)今天上午,就中宣部理論局通俗理論讀物《理性看齊心辦——理論熱點面對面·2013》,人民網強國論壇邀請5位專家圍繞“教育質量怎麼提高”的話題與網民在線交流。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國倫理學會秘書長孫春晨分析了道德失范現象產生的具體原因,指出有人陷入道德與利益相互矛盾的誤區。

孫春晨認為,導致目前的社會道德失范現象多發的原因很多,主要是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市場經濟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為目的。目前市場經濟社會條件下,一些人在道德與利益的關系問題上,他們認識上走進了誤區,而且受到物質主義、極端利己主義等社會主義思潮的影響。認為道德和利益是相互矛盾的。似乎隻有不講道德,才能夠獲得利益,講道德就是吃虧。在這樣一種觀念的支配之下,在一些人當中,不講道德,反而成為他們在處理人與人關系,在他們進行交往當中的一種常態,導致他們在與人交往當中道德上出現了失范的問題。

二是,互不信任的社會心理彌漫在人們的相互交往之中。互不信任表現在經濟領域就是消費者對企業和商家生產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抱有不信任的態度。在政治生活領域,老百姓對於政府官員的行為和政府政策的效率也採取不信任的態度。在法律領域,老百姓對司法公正和司法人員的職業道德,也是抱有不信任的態度。人們對於社會生活當中多個領域當中的不信任,實際上就擴展為對所有的一種不信任的態度。在這樣一種普遍不信任的社會條件之下,道德失范就不可避免出現。

三是,道德態度與道德行為相脫節。在現實生活當中,人們雖然比較容易達成一個向善的道德上的認同感,但是卻難以落實到實際行動當中去,嘴上說的和實際做的差距比較大。盡管人們普遍認為,善良、利他、和諧、友愛以及崇高這樣一些美好的道德品行都是值得人們去追求的,但是在遇到利益沖突的情形的時候,一些人往往將自我利益的實現放在首要的位置,常常表現出一種極端的個人主義和利己主義的傾向。

四是,道德教育缺乏有效性。我們國家一直強調道德教育,從小學、中學到大學的思想品德課程的完備的體系。但是道德教育效果卻不明顯,主要表現在這麼幾個方面:一個是道德教育的內容脫離了社會實際,脫離了社會生活,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程往往是為了考試才背誦這些道德規范的,並不一定在生活中實踐這些道德規范。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社會生活當中與我們教科書當中所描述的是有差別的,學生們發現社會上很多人並不是按照教科書上所教導的那些道德要求去規范自身的行為。這個反過來又讓學生對所學的道德知識產生了懷疑,到底哪一個是真的,書上是真的,還是現實生活當中的這些道德現象是真的。這樣就自覺不自覺地他們會降低對自己的道德要求。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朱書緣、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