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月28日08:1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8月27日,中央宣傳部、中央直屬機關工委、中央國家機關工委、教育部、解放軍總政治部、中共北京市委在京聯合舉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系列報告會第五場報告。文化部部長蔡武作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實現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的專題報告。
問:如何理解“文化”的概念和內涵?
答:文化是一種復雜的現象,是人們生存方式、生活方式的體現,是歷史積澱的結果,也是一定時代物質生活在精神領域的反映。古今中外的學者、理論家從政治學、倫理學、歷史學、民族學、人類學等不同學科、不同視角對其進行了考察,做過各種不同的解釋。文化的內涵非常豐富,眾說不一,也有廣義狹義之分。當我們說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時,包含在精神文明中的“文化”是“大文化”概念。當我們說“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教育科學文化水平”的時候,這個“文化”是指包括文化藝術、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等行業在內的一個領域,屬於“中文化”概念。現行體制下文化部工作范圍內的“文化”,是“小文化”概念。
問:文化的作用和功能是什麼?
答:文化的功能是由其自身特性和發展規律決定的。文化不僅是上層建筑,具有教育人民、引導社會的意識形態屬性,同樣也是生產力,具有商品的屬性。文化所創造的效益既有社會效益,也有經濟效益。
第一,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集體記憶,是民族文化身份和獨特個性的象征,是培育民族精神的土壤,是人們賴以棲息的精神家園。同時,它也給人們力量,啟迪革新與創造,幫助人類社會應對眾多挑戰。正因如此,它是一個國家和民族賴以存在的基礎、發展的根基,更是一個民族凝聚力和創新力的不竭源泉。
第二,文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一定的文化是一定歷史條件下經濟、政治的反映,又反過來給經濟、政治以能動的影響。進步、科學的文化能夠給社會發展提供精神動力,提高整個社會的文明程度,並能啟迪思考,推動創新,引領社會進步。文化也直接參與經濟價值的創造,這是因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文化產品本身就是商品,能夠直接帶來經濟效益,拉動GDP增長。
下一頁 |
相關專題 |
· 凝聚中國力量 實現中國夢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