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庖丁解牛與未來作戰

胡水 呂小剛

2013年08月27日10:03   來源:解放軍報

原標題:庖丁解牛與未來作戰

《庄子》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名姓丁的廚師為梁惠王宰牛,“手之所觸,肩之所依,足之所履,膝之所倚……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他合著詩樂的節拍,就像在表演舞蹈般頃刻讓一隻牛“如土委地”,其精湛的技藝讓惠王驚問:“技蓋至此乎?”廚師精辟地回答:“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余地矣。”意思是說他用利刃從骨節之間的空隙進入,切開筋骨相連的地方,那麼在運轉刀刃時一定是寬綽而有余地了。

解牛與作戰,道不同卻理相通。信息化時代,由於網絡賦能產生新的結構力作用,作戰體系變的愈發龐大且復雜,一個體系之中通常會包含數個功能耦合的子系統。這些子系統的核心要害,如指揮所、信息樞紐等部位,猶如“筋骨”,一旦被破壞,整個體系便面臨崩解,被普遍認為是破擊體系的首選目標。但同時,這些部位也必然是指揮關注的焦點、防護的重點,不僅抗毀性較強,且在數量上也有一定的預備,冗余度較高,可以迅速進行替代。如果在面臨強敵時我們仍教條地選擇這些要點強行破擊,很可能出現“骨斷筋連”的情況使得破擊效果大打折扣,己方體系亦會在持續的硬碰硬對抗中受損乃至崩潰。如伊拉克戰爭中,伊軍就曾多次運用地地導彈對敵指揮控制、戰場感知等系統的要害節點實施打擊,但大多被防空系統攔截,即便偶有突防成功,美軍也迅速依托備份單元進行了修復。然而,正是這些徒勞的破擊行動暴露了伊軍目標,使其有限的遠程打擊力量很快就遭到火力反擊而損失殆盡。

“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普通的廚師頻繁換刀,因為需要割筋折骨,費事費器。而庖丁的刀十九年如新一般,因為他明智地選擇了筋骨相連最薄弱的部位用刀,事半功倍。也是在伊拉克戰場上,美軍雖在對方有組織的遠程打擊面前穩如泰山,卻數十次因為指控、通信、火力、保障等子系統銜接的非核心部位遭伊軍的“誤打誤撞”而致使系統運行不暢。倘若伊軍當時能有效地獲知並利用這樣的戰機有針對性的展開行動,也許戰爭不會出現“一邊倒”的局勢,至少可以延緩美軍的打擊。所以,在和強敵的體系對抗中,不能完全依據價值大小刻板地選擇目標,而是要把破擊的目光靈活地投向敵作戰體系中各子系統的連接點。這些部位通常是體系能量交匯的必經之地,卻往往位於各子系統的邊緣部位,防護抗毀性相對較弱。指揮員要像庖丁一樣,“官止神行”“目無全牛”,周密地組織戰場感知,精確地勾畫出敵體系的“經絡圖”,巧妙地運用戰術手段“批郤導窾”,用最鋒利的刀刃切向這些地方,從而牽一發而動全身,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逐步瓦解敵體系。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姜萍萍、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