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比較研究中心李協京做客人民網強國論壇
人民網北京8月27日電 (萬鵬)今天下午,就中宣部理論局通俗理論讀物《理性看齊心辦——理論熱點面對面·2013》,人民網強國論壇邀請5位專家圍繞“教育質量怎麼提高”的話題與網民在線交流。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比較研究中心李協京在談及“教育功利主義”時指出,隻有社會共同努力,我們才能扭轉教育的功利主義的傾向,使教育回歸它的本原,才能培養出杰出的人才。
李協京指出,在教育領域當中,我們也看到有一些功利主義的現象存在,有很多人自覺不自覺的卷到追求功利的應試教育當中。家長望子成龍,為了孩子提高學習成績,在課外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結果加重了孩子的學習負擔,一些學校把升學率來當成衡量工作業績的最重要的指標,一切工作是圍繞著提高分數、提高升學率這個指揮棒來轉。社會上看一個年輕人是不是成功,往往來看他有多高的學歷,他是從哪個名校或者哪個名牌大學畢業的,所有這些都是功利主義教育觀念表現出來的。這種觀念在很多人頭腦當中已經滲透進去了,根深蒂固了。在這種狀況之下,很多人對學校教育的訴求也帶有功利性,這種狀況對學生成長就會產生一些不利的影響,也導致了教育就會偏離本來應該有的目標和追求。
她認為,我們要培養杰出人才,學校教育就要回歸到它的本原,這個教育的本原正像“教育”這兩個字的含義所反映出來的,一個是要教學生科學文化知識、社會知識、做人道理,同時還要“育”,育是培養、涵養孩子,讓他們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意志、品質、心理素質、健康的體魄,也就是說,讓孩子做到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這個也是培養杰出人才的基礎。當然要培養杰出人才光有這個基礎不夠,還要有更高更嚴的標准和要求,既要讓孩子學到、掌握最先進的知識和技能,同時還要培養他們具有遠大的理想和志向,同時要有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還有要能夠跟別人很好的合作等等。除此之外還要有體制機制上的保障,要建立有利於人才成長的制度環境,以及尊重人才、愛護人才,能夠讓人才脫穎而出的社會氛圍,這些都是對培養杰出人才非常重要的。
在談到與西方教育價值觀的不同時,李協京指出,剛才談到的教育功利主義,這個問題實際上在西方也是存在的,並不是我們中國獨有的,隻不過在現階段的教育發展階段來看,我們這方面的問題更加明顯、更加突出一些。說到不同,西方的價值是比較多樣化的,對於孩子這種多樣化、個性化的訴求,無論是家長也好、老師也好、社會也好,一般人都能夠比較寬容,比較容易理解和接受,比如說一個孩子可以通過接受職業技術教育培訓掌握一技之長,就靠著這個在社會上立足,安身立命,他可以不必因為這個原因感覺到比別人低人一等,所以他也不用跟別人攀比,非要取得一個什麼樣的學歷,或者要拿一個什麼証書,就是相對來說在這樣一種環境當中成長沒有那麼大的壓力,這樣他就在自然的狀態中成長。西方尤其像發達國家,他們的教育制度體系比較完善,包括終身教育他們也比較完備,無論是青年人還是成年人,他想學習的時候可以有很多的機會學習,去深造、去提高,所以他不用有太大的壓力。
李協京認為,西方確實很重視個性,比較鼓勵個性的發展,這個有利於孩子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還有他的潛力,來發展自己。當然這種重視個性並不是說隨便可以由著個人的性子來,也是有約束和規范的,隻不過說在這個約束和規范當中盡最大的可能保護這個孩子的個性,讓他的個性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這一點也是值得借鑒的。
最后,她指出,學習西方經驗的過程,也是對於我們自身教育的重新認識和反思的過程,東西方有很多東西是相通的,包括教育價值觀,比如我們自古以來提倡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就是對個性差異的一種承認和重視,關鍵問題是我們在教育實踐當中是不是落實了,如果說只是作為一種理念來提倡一下,沒有落實的話,當然在這方面我們就容易產生一些欠缺。所以說,有好的理念,有好的政策,隻有這些好的理念和政策在實踐當中加以貫徹落實,它才能對教育實踐真正產生積極的指導作用。這一點是需要我們全社會各個方面共同努力的,隻有大家共同努力我們才能扭轉教育的功利主義的傾向,使教育回歸它的本原,才能培養出杰出的人才。
相關專題 |
· 《理性看 齊心辦——理論熱點面對面·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