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瞭望》:“最難就業季”逼問高等教育模式
2013年08月02日08:46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最難就業季”逼問高等教育模式

人才供求態勢在高等教育向大眾化的迅速發展中,發生了大逆轉。這意味著,大學宏觀的培養定位不能再用單一精英教育的模式統領。

未來10年中國高等教育在校生總規模即使以年均1.5%低速增長,2020年也將突破4000萬人,而屆時,中國18至22歲人口隻有4250萬人。

在30年時間裡,中國高等教育從精英化走到大眾化,並將提前進入普及化階段。這一歷史性的巨變呼喚高等教育發展要轉型,呼喚各級各類高等學校的定位與結構要作出重大調整。

上述觀點,是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胡瑞文研究員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課題“新型國民教育體系構建與公平教育實現機制研究”的成果之一。過去一年多,該課題組採集相關信息近千萬條,經過整合、歸納及交叉分析,形成了一系列對中國高等教育結構與人才供求狀況具有警示意義的判斷。

人才供求態勢已然逆轉

“大學畢業生早些年在成人就業中隻佔1/10,將來要達到1/2。所以,他們不僅要做白領,還要做藍領,不僅要面向機關事業單位、國有大中型企業,還要更多面向民營企業,面向三四線城市和農村,面向所有行業和所有職業。”胡瑞文說這番話的背景,是人才供求態勢在高等教育向大眾化的迅速發展中,已經發生了大逆轉。

1991年至2000年,大學每年畢業75萬人,隻夠白領崗位需要補充人數的30%,是“皇帝女兒不愁嫁”時期;2001年至2010年,大學每年畢業340萬人,進入白領崗位的比例降為70%左右,供大於求的就業難初現;2011年至2020年,大學每年畢業700萬人,進入白領崗位的比例將繼續降至55%左右,就業難加劇,社會需要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做知識技能型的工人、農民和第三產業從業者,各行各業的領軍人物將在這些普通勞動者的成長過程中嶄露頭角。

“普及化階段的大學畢業生就業將不再是這個職業不能做、那個職業不能做的問題,因為現實不再有足夠多的令他們心儀的崗位可供選擇。近年來,社會有識之士一再希望大學生要認清就業形勢,調低就業期望值。”作為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胡瑞文認為,鼓勵大學生勇於從最基層做起,是緩解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方面。

“今年6月發布的《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再一次把高等教育的導向作為一個問題提了出來。”《高等工程教育研究》雜志常務副總編姜嘉樂說,就業導向問題,在很多大學特別是“211”、“985”院校往往回避。這些院校在辦學觀念上覺得自己應該是高端的有貴族氣的。實際上,在普及化階段的就業導向問題上,所有大學都不能回避。

人才供求的環境已經改變,可是高等教育的精英導向及其培養目標、課程結構沒有改變。很多大學不甘於培養目標重心下移,依然定位在培養杰出人才、創新人才和拔尖人才,把自己打扮成北大、清華的追隨者,要“升格做一流大學”,不僅集中精力搶生源、爭排名,而且熱衷於專科院校升本科、本科學院更名“大學”、教學型本科院校申報學術型碩士及博士點授權單位之類。

“大學宏觀的培養定位不能再用單一精英教育的模式統領,這是緩解大學生就業難的更重要的另一方面。”胡瑞文說,這個培養重心理應下移卻嚴重滯后,對大學生就業會產生越來越不利的影響。麥可思公司對大學生就業連續五年的跟蹤研究,強調大學要在調低培養規格的基礎上調整專業結構並確保課程質量,這種辦學觀念的轉變對大學生就業意義重大。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