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一代接著一代干,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自近代中國衰敗以來,先進的中國人,前仆后繼,不斷探索振興中華之路。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90多年來,始終不渝地為實現這一使命而奮斗。
21世紀以來,黨實現民族復興的追求和信念更加強烈。正是由於這種強烈的使命感,黨的十八大報告將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明確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十八大閉幕后,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的講話中指出:“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願,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8]”。這個講話道出了奮發圖強的中國人的心聲,也進一步明確了中國共產黨未來的奮斗目標。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后,再經過大約30年的努力,我們基本可以建成發達的社會主義社會,在這個基礎上繼續努力20年左右,也就是到建國150周年時,我們大體就可以完成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達到毛澤東講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本要求了。
毛澤東講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本要求主要有兩點:一是趕上和超過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美國。他認為,趕上美國、超過美國是中國的夢想,也是中國的職責。1955年10月29日,他在關於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問題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提出:我們的目標是要趕上美國,並且要超過美國。我們一定要爭這一口氣。在中共八大預備會議上他談到趕超美國時還說,中國如果不能超過美國,那就要從地球上開除球籍!
二是中國應當對於人類有較大的貢獻。這是兩條要求中的主要之點。1956年,他在《紀念孫中山先生》一文中說:“中國是一個具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裡土地和六萬萬人口的國家。中國應當對於人類有較大的貢獻。而這種貢獻,在過去一個長時期內,則是太少了。這使我們感到慚愧。”[9]實事求是地說,真正達到毛澤東所說的標准,對一個大國來講沒有一百多年是不可能的。美國真正走上穩定發展道路、真正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大國,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后,也就是在建國150年后。毛澤東認為:近代以來,人家看不起我們是有理由的,因為你沒有什麼貢獻。我們這個國家要建設起來,完全改變過去100多年落后的那種狀況,趕上世界上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這是一種責任。這就是說,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主要是在對人類文明的貢獻意義上講的。因此,即使我們順利完成了改革開放百年的歷史任務,成為了發達國家,但對人類文明的貢獻還不一定達到與我國人口佔世界人口的大體相當的比率。因為我國人口基數太大,一講人均就會與發達國家差一截。所以,即使達到了最發達國家水平,建成了發達社會主義,還不能說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劃上了等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在達到最發達國家水平之后再上一個大台階。
這就告訴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一個長期艱苦奮斗的歷史過程。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曾指出:我們搞社會主義才幾十年,還處在初級階段。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還需要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需要我們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斗”。[10]既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那麼它就應當是與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同步的過程。這就是說,它是需要中華民族的子孫,不斷接力奮斗才能實現的。習近平總書記也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共同為之努力。
在中國這個國土遼闊、人口眾多、情況復雜的超大型國家,實現民族復興的理想確實是一項長期而又巨大的社會工程,當前我國正處在發展機遇期和矛盾凸顯期,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也較為突出,但這些都是發展中產生的問題,隻要全黨全民達成共識,困難和問題便不難解決。因此某些西方勢力近來大肆散布的所謂“悲觀論”、“崩潰論”、“地位未定論”等等,顯然是沒有根據的。我們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充滿自信。
我們的自信不是憑空想象,而是來自客觀事物發展的規律。近幾百年來,世界各國競爭激烈,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德國、日本、蘇聯、美國等都在一定時期內先后實現了自身的夢想,迅速崛起。被人一直視為落后的亞洲也有韓國、新加坡、台灣、香港“四小龍”在20世紀下半葉短短二、三十年裡迅速崛起。他們的成功無疑反映出了在一定時期內落后轉化為先進、不發達轉化為發達的發展規律。[11]這種規律在人類社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中華民族也一定能抓住歷史機遇,跨越式發展,實現自己的夢想。
我們的自信更為重要的是來自改革開放30多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的實踐依據。我們經過新中國60多年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的連續高速發展,已經在物質基礎和綜合國力方面打下了中華復興的堅實基礎。1978-2011年的33年間,中國經濟年均增長率接近10%,持續時間之長、速度之高打破了二戰后的“日本奇跡”(日本在1950-1973年23年間年均經濟增長率達9.3%)。伴隨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我國已從貧窮落后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大多數工農業產品產量位居世界第一,已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制造業大國。在人民生活方面,不僅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養活了世界22%的人口,而且實現了人民生活從貧困到溫飽再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和諧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也成就非凡。尤其是近十年內辦成了一系列大事喜事難事,如北京奧運、上海世博、“神舟飛天”、“蛟龍潛海”等等。在國際舞台上,無論是在金磚國家領導人會議、東亞峰會、上海合作組織會議,還是在聯合國安理會、G20峰會、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中非首腦會議、中歐首腦會議上都活動著中國的身影、回響著中國的聲音。這表明中國已在產生越來越大的國際影響力,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這些都為實現“中國夢”提供了強大有力的保障。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隻要我們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胸懷理想、堅定信念,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一代接著一代頑強奮斗、艱苦奮斗、不懈奮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就一定能變成現實!
參考文獻:
[1][6] 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12年11月18日。
[2] [8] 習近平:《承前啟后 繼往開來 繼續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奮勇前進》,人民日報2012年11月30日。
[3] 《周恩來選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39頁。
[4]《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94頁。
[5] [10]《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51頁、379-380頁。
[7] 龔育之、逢先知、石仲泉:《毛澤東的讀書生活》,三聯書店1986年版,第164頁。
[9]《毛澤東文集》(第7 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56-157頁。
[11] 榮開明:《論“中國夢”的幾個問題》,《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3年3期。
基金項目:本文為劉昀獻(劉獻)主持的國家社科重大項目“中國共產黨應對執政風險和考驗研究”(項目批號11&ZD068)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劉昀獻,中國浦東干部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院副院長,上海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新研究基地專家、教授、博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