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用新思維創造有利的國際環境
——“中國夢的世界意義”系列訪談之四
2013年07月19日14:26   來源:解放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國際環境是中國夢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解放新論:黨的十七大和十八大報告中都提出“重要戰略機遇期”。但目前歐美等復蘇前景仍不明朗,加劇了未來世界經濟環境和國際關系環境的不確定性。您認為,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有利於中國發展的“戰略機遇期”會出現變化嗎?

黃仁偉:十八大報告指出,戰略機遇期依然存在,但內涵和條件發生了改變。這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判斷。在中國和平發展的過程中,我們與世界的聯系也越來越緊密。國際環境不僅僅是實現中國夢的外部條件,而且是中國夢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首先,國際經濟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和機遇。由於金融危機以來西方市場的嚴重萎縮和我國比較優勢的變化,我國出口導向產業陷入困境。這是外部經濟環境的最大變化,影響我國增長率達3個百分點。但這個嚴峻挑戰也是實現中國夢的重大機遇,它會迫使我國改變廉價勞動力為主要比較優勢的出口導向,把增長的動力從外需為主轉到更多地依靠內需上,從低端商品市場開放轉向高端服務業市場開放,從淺度開放轉向深度開放,從沿海開放轉向內陸開放。另一個挑戰是西方正在進入以新制造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為主要內容的新一輪產業革命,若西方實現這一輪“再工業化”,將拉開我們追趕的距離。反過來看,在這一輪產業革命上,中國與發達經濟體幾乎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如果我們緊緊抓住這一輪世界產業變革契機,實現中國夢就有可能提前。

其次,國際安全環境變化對中國夢的影響。從地緣政治來看,美國戰略重點轉到亞洲,攪動亞洲安全環境,很多亞洲國家在安全戰略上重新選擇,中國周邊一些潛在的海洋爭端、領土爭端浮現出來。這是最近30多年來所沒有的挑戰。地緣經濟環境,則是另一幅圖景。現在,所有亞洲國家發展的第一動力不是美國市場而是中國市場。隨著中國與周邊地區的互聯互通基礎設施網絡建成,將會形成一個由中國市場帶動的繁榮圈。在此情況下,美國也不得不調整自己的亞太戰略,開始減少其軍事對抗成分,增加與中國合作的內涵等。美國的軍事力量和中國的市場力量,究竟哪個對亞洲地緣環境的影響更大更長遠,不言自明。亞洲安全環境雖然出現一些負面因素,我們必須重視並認真應對,但不能把它們判斷為地緣環境的主流。

換言之,中國夢是亞洲地緣環境的主要正能量。隻要中國堅持和平發展道路不變,亞太地區(包括美國)與中國市場的相互依存,就將成為本地區和平與發展的根本前提。隻要中國堅持構建利益共同體、深化利益匯合點,中國夢就可以帶動亞洲夢,實現亞洲國家共享的發展空間,最終也將塑造中美新型大國關系。

最后,國際政治和輿論環境的挑戰。在中國迅速崛起或中國夢實現的過程中,我們面對著一個不很有利的輿論環境。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一是我國的軟實力與硬實力發展不平衡,與西方相比,我們的文化傳播能力遠遠沒有跟上。二是我國的國際傳播話語還難以轉化為國際輿論的通行語言,難以得到更大的國際認同。三是國內制度建設還存在諸多缺陷和不足。某些突發事件在國際上傳播開來,把我們的很多努力和成績都抹殺掉了,這種“以偏概全”使中國形象受到損害。四是金融危機后西方制度弊病顯現,一些西方勢力以攻為守,抹黑中國制度,轉移國際輿論視線,使中國的國內問題更為突出、更加尖銳。但是與西方制度的困境進行比較,我們的問題是局部的、暫時的、可以改善的。從長遠來看,隻要堅持實現中國夢的正確方向,國際輿論環境就可以向有利方向轉變。

(責編:吳斌、謝磊)

相關專題
· 凝聚中國力量 實現中國夢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