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夢迅速成為全國理論界聚焦的詞匯,也引發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筆者認為,中國夢的提出至少有這樣幾層考慮:
中國夢是黨的十八大后理論創新的開端。中國夢是我黨開始構建與時代相適應的、富有個性符號的一個標尺,是傳承和創新“科學發展觀”、“三個代表”、鄧小平理論和毛澤東思想的一面旗幟。沒有創新的載體和特定符號,就很難實施新的為政理念,也就很難打開工作局面。什麼地方可以下手,什麼可以統一認識、凝聚人心,是我黨必須考慮的重大問題。中國夢將是涵蓋今后各種新觀點、新理論的總綱和大旗,是我黨理論創新的新標志。由於“夢”本義所具有的廣泛性、多維度性,使得中國夢具有巨大的理論包容性,可以預見,以中國夢開始,我黨將拉開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理論創新大幕。
中國夢落實點在於調整利益結構和改善民生。當前,以收入分配領域中的問題為核心的社會不公在某種程度上已經開始影響全國大局,這個問題處理不當,就會導致民眾發展機會嚴重不均,最終可能影響安定團結大局。中國夢針對的應是社會發展當中機會不均的重大問題,現階段的改革必須直面不同的社會利益群體,無論是既得利益者還是弱勢群體,釋放社會活力就必須對社會土壤進行必要的翻耕,避免社會土壤的板結。因此,中國夢對應著對個人綜合素質的看重,而不是把發展機遇讓位於其家庭背景、個人出身。當人們對“窮二代”、“富二代”、“官二代”等現象嚴重不滿的時候,實際上是對固化了的社會身份的不滿,也是對公平與正義的盼望。利益格局的固化會窒息社會發展的活力,阻礙經濟發展要素的合理流動,不利於人才脫穎而出。習總書記強調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夢,這實際上突出了民生問題的重要性,更是對公平的發展機遇的強調。
中國夢的基本內涵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這裡有三個目標、三個主體,形成了三層關系。就國家層面來說,具體目標是在2020年前后全面實現小康社會,是國家的富裕與強大的統一,標志著國家綜合實力的大幅度提升。民族指的是中華民族,是基於中華文明的古老傳統而言的,也代表了海內外所有中華兒女百年來的民族夢。中國夢是復興夢,是中華文明的又一次輝煌,也是各族人民共同的夢想,這裡的民族振興也是實現民族夢,是對民族精神的提振與弘揚,是中華文明在人類歷史上彌久而常新的強大生命力的見証。人民的幸福是中國夢的最根本的落腳點,這也意味著讓人民分享國家的富強、民族的振興。這三個目標中,國家富強是實現中國夢的保証,也是現實國家的總體願景﹔民族振興則是取宏觀的歷史長河的視角,是歷史巨瀾中的心靈回歸與精神信仰的重振﹔人民的幸福才是中國夢的根本目的。
中國夢是對國際國內經濟發展情勢的回應,也是對科技創新機遇與挑戰的回應。從國際上看,世界尚未走出金融危機,發達國家經濟放緩已成定局,能源的枯竭、生態的惡化正在挑戰全世界,向科技要效益,醞釀和迎接新的科技革命,是世界走出困局的最大機遇。對中國來說,增加產品科技含量,擴大知識自主產權,盡快讓“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是中國經濟產業升級、結構調整的最重要力量。這是巨大的挑戰與機遇,而實現這個轉變,需要有大批敢於想象、敢於做夢、敢於創業的夢想者。中國夢實際上鼓勵國人要敢於懷揣夢想,機遇屬於那些有夢想、有向往的中國人。這看似一個細節的變化,實際上預示著時代風氣將發生變化。進一步說,文化的、精神的需求將在未來的社會發展中地位日盛,那種隻注重短期經濟效益的唯經濟主義已經行不通了,社會的發展應該滿足人民群眾越來越豐富多彩的多層次需求。這也意味著,社會的發展目標必須從不敢夢想的低頭主義中解放出來,走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