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北京的共產黨早期組織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翻譯出版馬克思主義著作。其中,有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最早的中文全譯本。這部重要著作的翻譯出版,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史上的一件大事。
大力開展工農運動,加強對工農運動的領導,是黨創建時期的中心任務。工農運動斗爭實踐實際上起到了培養訓練干部的作用。黨的早期組織,為了促進馬克思主義同工人運動的結合,自覺地深入工人群眾,舉辦工人補習學校,向工人講述馬克思主義。當時影響最大的,首推北京的黨組織在長辛店創辦的勞動補習學校。該校1921年1月1日正式開學,教員都是北京黨組織以北大學生會名義派去的組員和外圍的革命青年。參加學習的青年工人有100多名。學校除傳授文化科學知識外,通過講課向工人宣傳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啟發工人階級覺悟,培養出了北方鐵路工人運動的第一批骨干。鄧中夏在1930年6月寫的《中國職工運動簡史》一書中說:“這就奠定了成立工會和領導工人進一步開展斗爭的基礎”,“辦學校是長辛店工作的入手方法,借此以接近群眾,目的在於組織工會。果然不到半年,5月1日勞動節,長辛店公然發生了一個空前未有的真正的工人群眾的示威游行。”②上海的黨組織在小沙渡創辦了工人半日學校。在武漢,惲代英和林育南在1919年底創辦了半工半讀的利群書社,不久,又建立了工人補習學校。董必武、陳潭秋領導的黨組織,1920年秋在武漢的一些大工廠創辦了工人識字班。毛澤東領導的湖南黨組織,深入工廠,開辦工人夜校、建立工會,做了大量發動和組織工人的工作。廣州的黨組織不僅辦了工人夜校,還在1920年11月成立了宣傳員養成所,主要培養具備共產主義理論知識的宣傳員。在法國的趙世炎、李立三等人,在克魯郡兵工廠利用勤工儉學的工余時間,為華工開辦了工人夜校和補習班,幫助工人學習文化知識和馬列主義。當時這些工人夜校、識字班雖然還為數不多,但它的戰斗力量和革命作用不可估量。一方面把馬列主義灌輸到工人群眾中去,有效地提高工人階級覺悟,發現和培養骨干分子,然后通過他們把廣大工人組織起來,進行革命斗爭﹔另一方面,革命知識分子也在與工人相結合的革命實踐中得到了鍛煉。更為重要的是,這些都為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准備了思想條件和干部條件,可以說是我黨干部教育工作的前身。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召開了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通過黨的第一個綱領,明確了黨的根本任務。《綱領》規定:“黨採取蘇維埃的形式,把工農勞動者和士兵組織起來,宣傳共產主義,承認社會革命為黨的首要政策”。黨的一大要求全黨繼續努力宣傳馬克思主義,使更多的人接受馬克思主義並投入到革命工作中來。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主要途徑是出版、發行更多的共產主義普及刊物。黨的一大通過的黨的第一個決議確定:黨在當前的中心工作是領導工人運動,派出一批黨員領導工人成立工會,成立工人夜校,在工人中大力宣傳馬列主義,啟發工人的階級覺悟,推動工人的發展。各行業領導者,有階級覺悟的工人和黨內的同志,要組成“勞工組織講習所”,教授組織產業工人的正確方法,“訓練從事我黨實際工作的工人”。《決議》提出:“因工人學校是組織產業工會過程中的一個階段,所以在一切產業部門均應成立這種學校”,“工人學校應逐漸變成工人政黨的中心機構”,“學校的基本方針是提高工人的覺悟,使他們認識到成立工會的必要”。③
黨的一大后,為了加強對工人運動的領導,1921年8月,在上海成立了“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並在北京、武漢、長沙、濟南、廣州成立地方分部。勞動組合書記部的日常工作,就是舉辦工人業余學校和出版刊物,對工人進行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宣傳教育,幫助各地工人建立工會組織,領導工人進行罷工斗爭。勞動組合書記部成立后,工人運動有了集中的領導力量,也有了明確的指導方向。中國工人運動形勢迅速高漲,形成了第一次工人運動的高潮。這次高潮從1922年1月持續到1923年2月,全國罷工達100多次,參加的工人達30萬人以上,影響深遠的有香港海員大罷工、江西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開灤煤礦工人大罷工和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等。
這些大罷工,以活生生的實踐斗爭鍛煉、教育了黨和工人階級,造就了工人中的先進分子。同時,早期的農民運動,如彭湃等領導的廣東海陸豐地區的農民運動、毛澤東發動的湖南韶山的農民運動,也培養訓練了一批黨員干部。
中國共產黨是從接受馬克思主義、學習宣傳馬克思主義起步,由科學理論孕育催生的。黨從創建時期就十分注重對黨員干部的教育培訓,可以說,干部教育與革命形勢同步發展,與黨的建設休戚與共。
尾注:
①《毛澤東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14頁。
②臧永昌:《中國職工教育史稿》,遼寧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1頁。
③《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冊,中央黨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