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首映
2013年07月11日08:1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學習以學為主,學問以問為主。這是學習與學問的根本差異。
世界上一切知識都是通過學習學來的,一切學術成果都是通過學問問出來的。世界上一切優秀大學都是敢於善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大學,一切學術大師都是勇於能於提出並回答重大問題的人。從《禮記》“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到《科學研究的藝術》及《學習的革命》,眾多研治學習和學問理論的,作如是觀。
問,富於生命力、魔力和魅力。
問,表明在學習、會學習。學習是學問的基礎,學問是學習的升華。有學才有問,有問方顯學,問是學的結果。學,看人家的,往往被動﹔問,是自己的,因而主動。帶著問題學,更專注於學,越學越來勁,越學越精進。
問,表明在思考。“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罔,就是大腦缺氧,受騙上當﹔殆,輕指懈怠,重指危險。孔夫子是厚道老頭,放出這麼重的話,可見學思關系在他心中重千鈞。不過,這話太原則,不好用。現在,學第一,問第二,思第三,有了問這個橋梁、這個抓手,學與思就聯通了。問問題,或提問、設問,或追問、反問,要轉腦子、動腦筋,就是思考。思考就是在思想。在思想就會出思想、出智慧。學習成為“生態”, 多問多思成為常態,就能使自己聰明起來、“智慧”起來。
問,表明在研究。學習到研究,途經三部曲,學習、學問、問學。問學,就是研究學術,或學術研究。用伽達默爾的話說:“精神科學的邏輯是一種關於問題的邏輯”,“理解一個問題,就是對這個問題提出問題。理解一個意見,就是把它理解為對某個問題的回答。”從來的研究都從問題開始,以對問題的整理、類比、比較、分析、判斷、推理等為過程,以解決問題結束。循環往復,漸入佳境。
問,創新的牽引。學習的目的在於運用,學問的目的在於創新。沒有問題就沒有創新。一切創新都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中實現。學術大師未必都是讀書最多的人,卻是問學水平、創新能力高於一般學者的人﹔未必是掌握外語種類最多的人,卻是學問做到思想創新境界的人。學問做到思想創新境界,進入最高境界。
問,你問,他問,交流交鋒交融,團隊水平日益高漲。一個優秀學術團隊是一個經常提問解問的團隊,一起發現問題、追蹤探討問題、攻堅克難、勇攀高峰的團隊,促進科學進步和創新的團隊,也是一個執著理性、追求德性、面色紅潤的團隊。據悉,北京中關村鍛造出一批又一批這樣的團隊。
問,互相問,大家問,時代之問。封建獨裁者為何單單強調為學而學?是因為他們怕問。時代無問,時代沉悶。現代科學何以進步那麼快?是因為社會鼓勵人們好學多問,學習與創新齊頭並進。追問越多,解答越多,創新越多,這個時代就是解放思想的時代,就是學問、問學和創新的時代。
概言之,問,是學問區別於學習的顯著標志,古今中外學問之道的精髓,當然也是開啟學術大門的鑰匙,研究創新的法寶。
投身到發現和解決問題的洪流中去吧,那裡有真正的學問、真正的探索、真正的娛樂,那裡會產生了不得的哲學家、社會科學家、自然科學家或各行各業、方方面面的專家!
學而不問,容易歸零。問而創新,家國幸甚!
(作者系人民日報理論部主任)
《 人民日報 》( 2013年07月11日 07 版)
相關專題 |
· 人民日報理論版 · 人民日報理論部編者文匯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