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中國夢,對群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隻有與時俱進地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才能凝聚實現中國夢的強大合力。
暢通訴求表達渠道
健全民眾的訴求表達機制,打撈“沉默的聲音”,如下路徑是主要方面:第一,充分發揮領導干部接待群眾制度。黨政領導干部和黨代會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聯系群眾制度具有利益表達和利益綜合功能,應使之成為各利益主體進行利益表達的主渠道。第二,通過信息公開制度、社會聽証制度等提供利益表達的制度化平台,吸收不同社會群體意見。第三,在實踐中盡快完善信訪制度,使之在公眾利益訴求表達上發揮更有效的作用。第四,開拓利益表達新途徑,通過傳媒、網絡等各種渠道掌握輿情動態,關注民生訴求,收集民眾心聲。
更加尊重群眾意願
加強和創新群眾工作,要求各級領導干部切實做到尊重人民群眾作為歷史主體的各種願望和人民當家作主的各項權益,堅持把人民群眾滿意作為最高標准,認真傾聽人民群眾意見,虛心接受人民群眾批評,用群眾標准評價工作成效。尤其是基層部門,在平時的工作中應該多一點處置意識、時效意識,多一點為民著想的觀念,避免置若罔聞、置之不理、掉以輕心甚至麻木不仁的官僚主義態度﹔多一些即刻回復、盡快辦理,少一些“研究一下”“日后再說”和久拖不決。
更加關注群眾利益
中國夢是每個中國人的夢,與群眾的切身利益有著直接關系。密切聯系群眾、關心民眾生產生活是中國共產黨群眾工作的優良傳統和顯著的政治優勢。早在1934年,蘇維埃政權在瑞金建立不久,毛澤東就鄭重指出:“解決群眾的穿衣問題,吃飯問題,住房問題,柴米油鹽問題,疾病衛生問題,婚姻問題。總之,一切群眾的實際生活問題,都是我們應當注意的問題。”鄧小平也曾鮮明地指出,“一定要努力幫助群眾解決一切能夠解決的困難。暫時無法解決的困難,要耐心懇切地向群眾解釋清楚”。
200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調查組在我國28個省份的城鄉抽樣調查發現,受訪者認為我國財富和收入分配、地區和行業間待遇、城鄉之間待遇都存在很大不公。根據《半月談》的報道,2007年有研究者在 11個省市發放 4000余份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受訪者對社會公平度的認可很低。因而,黨和政府應從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提高社會公平程度。
|